Nav1.9通道突变导致发作性疼痛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app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亚基第九个成员(Nav1.9)由SCN11A编码,主要表达于外周感觉神经元,能调节静息膜电位(RMP)并放大阈下刺激。本课题组于2013年首次将Nav1.9通道与人类发作性疼痛疾病相关联,随后Nav1.9通道突变被陆续报道于发作性疼痛、小纤维神经病变和术后疼痛等疾病。本研究中新收集了一个发作性疼痛家系,该家系共38人12名患者。患者疼痛主要发作于下肢远端,幼年时发作频繁且随着年龄增长疼痛症状逐渐减轻,劳累、寒冷等因素能诱发疼痛,在该家系中有3名患者表现饮酒诱发疼痛。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通过突变分析发现该家系患者均携带SCN11Ac.664C>A/p.Arg222Ser突变。本课题组之前已报道的一个发作性疼痛家系(致病突变为SCN11Ac.2423C>G/p.Ala808Gly突变),其中一例患者饮酒也会诱发疼痛,但当时并未进一步研究该诱因。酒中除了水份之外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在人体乙醇代谢途径中,主要依赖于乙醇脱氢酶(ADH)将乙醇氧化为乙醛,然后乙醛脱氢酶2(ALDH2 )作为最关键的酶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有研究表明ALDH2p.Glu504Lys多态位点能明显降低ALDH2酶活,导致携带该多态位点的人饮酒后血液中乙醛大量积累。上述4例患者是否携带该多态,喝酒后体内积累乙醛诱发疼痛呢?Sanger测序结果显示上述4位患者携带ALDH2c.1510G>A/p.Glu504Lys多态位点,而其他患者均不携带该多态位点,从遗传学上表明p.Glu504Lys多态可能是携带SCN11A突变的发作性疼痛患者饮酒诱发疼痛的原因。
  为了在体内研究Nav1.9突变导致疼痛疾病及进一步阐释酒精诱发疼痛的机制,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小鼠Nav1.9(mNav1.9)p.Ala796Gly点突变的knock-in小鼠模型,该突变位点与人类患者携带的Nav1.9(hNav1.9)p.Ala808Gly突变位点一致。通过电压钳实验发现与野生型(WT)通道相比,p.Ala796Gly杂合突变使mNav1.9通道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偏移6.0mV,而纯合突变使mNav1.9通道激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偏移11.7mV。激活曲线的斜率因子(k)在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且稳态快失活的V1/2和斜率因子在三者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但与WT型通道相比,纯合突变的mNav1.9通道通过增加未失活通道明显增加了剩余电流(residual current),而杂合突变的mNav1.9通道在此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与WT型和杂合突变的mNav1.9通道相比,纯合突变的mNav1.9通道将会产生较大的窗口电流(window current),说明纯合突变的mNav1.9通道具有较强的电生理学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p.Ala796Gly突变对Scn11aA796Gknock-in小鼠DRG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我们通过电流钳实验发现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DRG细胞动作电位发放频率明显多于WT型小鼠,而Scn11a+/A796Gknock-in杂合小鼠DRG细胞动作电位发放频率略高于WT型小鼠,且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几种基因型小鼠DRG细胞在静息膜电位和电压阈值(Vthreshold)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此外发现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DRG细胞存在自发放电现象的细胞比例明显高于WT型和杂合型小鼠DRG细胞。以上结果表明p.Ala796Gly纯合突变明显增强DRG细胞兴奋性。
  为了确认Scn11aA796Gknock-in小鼠是否具有与发作性疼痛患者类似的表型,我们通过小鼠行为学检测发现:与WT型小鼠相比,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表现出机械、热和冷疼痛超敏表型,表明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充分模拟了患者疼痛的临床表型。而Scn11a+/A796Gknock-in杂合小鼠仅仅表现出热疼痛超敏,且Scn11a+/A796Gknock-in杂合小鼠热疼痛阈值高于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热疼痛阈值。为了探究乙醛的积累对小鼠疼痛行为的影响,向小鼠后爪背皮下注射乙醛溶液,发现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舔舐和收缩注射爪的时间明显多于WT型小鼠,且其机械疼痛和热疼痛超敏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而杂合小鼠仅仅在机械疼痛超敏的持续时间延长。向小鼠后爪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溶液后,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的防御性行为总时间明显高于WT型小鼠,而Scn11a+/A796Gknock-in杂合小鼠在此方面与WT型小鼠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另外乙醛能明显增强突变体mNav1.9通道电流密度,且进一步增强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DRG细胞动作电位发放频率。以上结果表明注射乙醛后,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模拟了发作性疼痛患者饮酒会诱发疼痛症状,进一步证实了ALDH2p.Glu504Lys多态位点是发作性疼痛患者饮酒诱发疼痛的原因。
  患者服用布洛芬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本研究中向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灌胃布洛芬,发现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热疼痛阈值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布洛芬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现选择帕瑞昔布(选择性COX2抑制剂)向小鼠尾静脉注射,发现帕瑞昔布能有效缓解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热疼痛超敏症状。而且帕瑞昔布孵育DRG细胞1h后能有效抑制突变体mNav1.9通道电流,降低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DRG细胞动作电位发放频率。但在急性条件下帕瑞昔布对突变体mNav1.9通道电流和DRG细胞兴奋性却没有作用。因此COX2介导的炎性通路可以作为未来深入探究发作性疼痛镇痛药物的思考方向。
  总之,本研究中新收集了一个发作性疼痛家系,确认患者携带SCN11Ac.664C>A/p.Arg222Ser突变。另外在两个发作性疼痛家系中发现4例患者饮酒诱发疼痛,从遗传学上确认ALDH2c.1510G>A/p.Glu504Lys可能是饮酒诱发患者疼痛的原因;成功构建了一个模拟人类遗传性疼痛疾病的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模型,发现p.Ala796Gly纯合突变明显增强DRG细胞兴奋性,导致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表现出疼痛超敏表型;进一步证实醛类物质能加剧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疼痛表型;确定了COX2抑制剂能有效缓解Scn11aA796G/A796Gknock-in纯合小鼠热疼痛超敏症状。上述研究为精确诊断发作性疼痛患者复杂的临床表型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后续靶向性治疗疼痛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是机体对环境所产生的一种高度保守的适应性的反应,会对我们的注意力、认知、决策和各种有意识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如果不能适当的调控消极情绪,会增加罹患各种心理疾病的风险,比如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深入了解情绪失调背后的生理机制对于临床开发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条件性的恐惧消退为研究情绪失调所引起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行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
学位
胃肠道表皮细胞近年来成为多个研究领域的前沿,它现在被认为是调节食物摄取、胰岛素分泌和能量平衡的主要信号源,胃肠道上皮的稳态调控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果蝇中肠铜细胞区(Copper cell Region,CCR)的多能胃干细胞(gastric stem cells,GSSCs)能产生该区所有的上皮细胞系,包括分泌胃酸的铜细胞以及胃间质细胞和肠内分泌细胞,但控制其更新和其子代细胞命运决定的机制尚不清楚
背景:日光紫外辐射(UV)常常会导致皮肤炎症甚至肿瘤等皮肤问题。传统的紫外防护化合物多因其副作用而导致应用受限,因此,研发高效无副作用的紫外防护的化合物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天然化合物以其抗炎、抗氧化的能力为皮肤提供多方长效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传统中草药黄连具有抗炎抗氧化效应,甲基黄连碱是其有效单体成分,但在日光性皮炎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未知。  目的:探讨甲基黄连碱在预防紫外诱导的皮炎中的作用
目的:长期以来,糖原一直被认为在能量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我们最近的研究表明,由胞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ck1介导的糖原代谢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状态来调控CD8+记忆T(Tmem)细胞的形成和维持。然而,对这一不寻常的代谢途径提出了一个问题,即Pck1在CD8+Tmem细胞中是如何上调的。在这里,我们将探讨Pck1在CD8+Tmem细胞中上调表达的具体机制。  方法:(1)体外分别用IL-2,
学位
目的:建立SGC7901细胞(中分化)、经PMA诱导去分化的第10代SGC7901细胞(低分化,简称PMA-SGC7901)两种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胃癌皮下荷瘤裸鼠模型,在整体动物水平研究PTD4-apoptin蛋白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增强自噬后PTD4-apoptin蛋白抑瘤效应的改变。  方法:PTD4-apoptin蛋白诱导表达及纯化复性后,选取SGC7901、PMA-SGC7901两种细
学位
目的:黑色素瘤多来源于皮肤真皮层黑色素细胞,因其高度恶性、高转移力导致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常规的放化疗手段往往导致耐药和复发,肿瘤干细胞则被认为是其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以及复发的根源。大量研究证实代谢调控的改变对于肿瘤干细胞的长期存活及耐药都有着关键的作用。本课题组采用三维纤维蛋白软胶(3D fibrin gel)培养开发出筛选高致瘤性,能够自我更新的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命名为肿瘤再
学位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敲减人肝癌细胞HepG2(中分化)和Huh-7(高分化)中MMP2基因的表达,探讨源自高转移肝癌细胞MHCC-97H的条件培养液对HepG2和Huh-7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细胞异质性在肝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设计MMP2-shRNA真核表达质粒,采用脂质体将其转染至HepG2和Huh-7细胞系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
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全球患病率约为2%。其病理特点是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影响患者的皮肤、指甲和关节。研究表明,银屑病会影响患者的自尊,发生心脏病、肥胖、糖尿病、关节炎、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增加,从而降低生活质量。银屑病易复发,迁延不愈,其完全治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及社会
学位
随着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的广泛交叉,其在癌症的预防、早期诊断、影像和治疗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纳米材料因其多功能、易制备、高生物相容性、易表面修饰处理及高稳定性而被广泛的用于构建肿瘤诊疗的复合探针。纳米结构独特的声、光、电、热、磁等特殊性质被用来改进癌症的体外检测、活体成像以及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治疗,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高效治疗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此本文设计制备了优势互补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学位
钠离子通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将钠离子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的大分子跨膜蛋白。钠离子通道在动作电位产生的去极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主要分布在肌肉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中。根据启动方式的不同,钠离子通道可以分为电压门控和配体门控型。  心脏钠离子通道属于电压门控型通道,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心脏钠离子通道是一个蛋白复合物,其核心部分为α亚基,而β亚基及其它调节蛋白也是钠通道蛋白复合物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