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分子通常水溶性较差,对于肿瘤部位的靶向性不明显,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会对机体正常器官和组织造成很多副作用,降低人体免疫力,对肿瘤患者非常不利。近年来纳米药物载体技术迅速发展,其中两亲性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能够增强药物分子的水溶性,降低毒副作用,延长体内循环时间,通过对其结构上的修饰还可以实现智能靶向控释药物分子,有效地提高了抗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纳米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在抗癌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载体给药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两亲性药物载体化合物mPEG-Cys-AFC,选择L-半胱氨酸作为中心核,分别在氨基、羧基、巯基处通过稳定的化学键(酰胺、酚酯、氨基酯等)连接了对PGA酶敏感的苯乙酰基,便于荧光跟踪的7-氨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增强水溶性的聚乙二醇(PEG),最终得到可以在酶促作用下释放香豆素的两亲性药物载体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 MALDI-TOF-MASS进行了表征,其中1H NMR谱图表明目标化合物在水溶液和有机溶液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推断出该载体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能自组装形成了纳米微粒。于是进一步通过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聚合物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92.8mg/L(6.02×10-5mol/L);动态光散射仪(DLS)的测试结果显示其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为0.5mg/mL、1.0mg/mL、1.5mg/mL时的流体力学直径分别为87.7nm、55.3nm、39.5nm,多分散指数分别为0.350、0.342、0.355。然后,对其进行了体外酶促控释实验。将载体化合物配制成浓度为7.36×10-6mol/L(CMC以下)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在37℃条件下加入PGA酶,通过荧光光谱法跟踪释放过程,结果成功地释放出荧光分子香豆素(AFC),而在没有酶存在的条件下基本保持稳定,并以载体化合物作为底物,测定了PGA酶的Km常数为27.3μM。本文合成的mPEG-Cys-AFC偶连体载体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并且能够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不同尺寸的纳米胶束,还可通过对酶的控制达到智能靶向控释药物分子的目的,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