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浙江蔓延至全国的特色小镇是浙江“一镇一品”模式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与国际环境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模式,对其设计的建设还在起步阶段,缺乏研究与把握。虽然国外公共开放空间的理论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国内的研究相对落后与不足,冒进的建设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千城一面”、“尺度混乱”的不良现象。因此,本文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角度,运用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研究法结合文献整理、案例设计等方法,对小城镇尺度的公共开放空间以及特色小镇中的公共开放空间进行调研、设计与研究。研究得出,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中专为人的社会活动而产生的开敞空间,具有物质性与社会性双重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类历史的发展,公共开放空间由于多元学科的介入,在满足人的活动需求、产生社会、宗教功能之后注入了对历史文物、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使之成为具有多元混合功能与综合意义的城市场所,能对使用者、小环境、城市、人类意识、自然由浅至深地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人的活动应是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最主要的出发点与归宿,人能受空间影响并改变空间。特色小镇中的小尺度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与使用与其所处的区位与产业有密切关系,“产”、“城”、“文”、“旅”,四大特点融合的模式决定了特色小镇公共开放空间的多元化功能与特殊的使用人群。这也决定了其设计拥有复杂性与特殊性,需要以特色小镇自身的特色来定义公共开放空间的形态与形式,以特殊的适用人群的需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与场地设计,笔者对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茶民俗文化广场设计后认为,通过先物质性,后社会性,以人的使用角度出发的设计手法能够达到特色小镇中的公共开放空间的复杂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