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大增,耕地资源愈加宝贵,广大农村的空间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统一的规划。四川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内具体情况,将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主体功能区定位、资源禀赋及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从平原、丘陵、山区及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建设各具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四川省万源市,地形以山地为主,是一个农业大市,目前农村居民点建设中存有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建新不拆旧、农户节约土地资源的意识不够高等现象,随着农民生活理念的改变,部分区域的居住环境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在生活、生产方面不断提高的需求。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点居住环境,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本文以提高居民点满足农户生活、生产需求的能力为切入点,分析万源市水窝子村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影响因素与农户的居住需求建立农村居民点居住效用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对居民点进行分类,并提出居民点空间整合的初步方案。本文利用ArcGIS10.2探析水窝子村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挖据其影响因素。农村居民点总体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居民点分布具有明显的河流、道路指向性,村域南部的河流西岸与村域中部的河流东岸,居民点分布较密集;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高程较低、坡度较小的地区,在高程和坡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户偏向定居于向阳坡;居民点分布形态总体为条带式,局部出现集中式和散点式。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地资源等自然因素,居民点距河流、农村道路、城镇的距离等区位因素,风水文化、家族邻里关系等社会文化因素。本文结合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当地农户的需求,从生活、生产、生态三个方面选取房屋结构、居民点聚集程度、耕作半径、高程等18个指标,对水窝子农村居民点的居住效用进行评价。生活效用中,居民点空置率、聚集程度和房屋结构指标离散程度较高,居民点距农村道路的距离和距河流的距离在生产效用指标中差异较明显,生态效用中,是否受自然灾害这项指标差异最明显,其次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居民点林地覆盖率指标;根据评价结果,将水窝子村农村居民点分为村级优势型居民点、社级优势型居民点和重点调整型居民点,同时,根据居民点类型提出农村居民点空间整合的初步方案。村级优势型居民点在未来具有明显的空间扩张趋势,基本农田为其空间扩张的限制性因素;社级优势型居民点可通过消除限制性因素的方式来提升居住效用;重点调整型居民点为村域内主要的搬迁对象,但可暂时保留内部房屋较新、道路路面质量较好的居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