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竞争已从传统的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发展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顾客需求变化的加快,以及供应链本身多参与主体、跨地域、多环节的特征,供应链运作面临的质量风险因素逐渐增多,质量风险事件频繁发生,质量风险损失不断加大。我国的供应链管理领域对供应链质量风险问题研究的较少。因此,本文以供应链最终产品质量为研究对象,加入“风险”衡量因子,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对供应量质量风险进行研究,为核心企业防范、处理供应链质量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并分析其不足之处,然后在对供应链质量管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风险前防范和风险后处理两个层面依次对供应商动态评价选择、质量激励模型、应急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1、已有的文献资料大多数是针对供应商的初次评价选择,但是,在供应链实践中,供应商的评价选择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适时对既有供应商进行跟踪评价、动态选择,其评价指标体系也会相应改变。鉴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供应商评价选择实施模型,以及基于供应商动态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2、在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与制造商由于质量信息不对称,存在质量道德风险。本文建立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供应商组成的单委托一多代理质量激励模型,为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中激励合同的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3、已有的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研究大多集中在风险前的评估和预防方面,而对质量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管理研究较少。本文在分析供应链质量风险的耦合机理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核心理念和具体操作两个层面研究了供应链质量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管理问题,提出了以供应链的最终产品质量风险为对象的应急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