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特性的有限断裂力学分析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7567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结构在外部荷载下的断裂特性研究,对混凝土结构的抗裂设计及损伤结构的剩余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与金属材料等脆性材料不同,其断裂特性受到断裂过程区(Fracture Process Zone)的极大影响。对混凝土结构,通常处于组合应力场的作用,导致结构混凝土中的裂缝绝大部分以复合的形式存在,其中又以Ⅰ-Ⅱ复合型裂缝最常见。为研究在复合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断裂特性,本文制作直偏裂缝的素混凝土试样,利用三点弯曲的加载方式,研究了含Ⅰ-Ⅱ复合型裂缝扩展规律、缝高比和裂缝偏移试件中间的距离对混凝土断裂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起裂荷载、峰值荷载、断裂准则等。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测量了尺寸分别为320mm×100mm×80mm,400mm×100mm×100mm,480mm×100mm×120mm和560mm×100mm×140mm的混凝土在三点弯曲加载过程中裂缝尖端处的张开位移、切向位移和断裂过程区尺寸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裂缝的偏移位置,缝高比对断裂过程区长度的影响很大,并且缝高比越大的试件,断裂过程区的长度越来越小。(2)对尺寸为400mm×100mm×100mm,缝高比分别为0.2,0.3,0.4,0.5的素混凝土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缝高比对起裂荷载、峰值荷载和最终断裂角的影响规律。随着缝高比的增加起裂荷载和峰值荷载均表现减小的趋势,但是最终断裂角却随着缝高比的增加而增加。(3)基于有限断裂力学断裂准则分析和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的理论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试件的最终断裂角度随着缝高比的增大和裂缝偏移距离的增大均表现为角度增加,有限断裂力学预测的最终断裂角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其他文献
鳄龟原产北美洲,1996年引进我国,首先在广东、浙江人工饲养成功,根据接受试验养殖任务的浙江海宁市袁花镇名贵动物养殖场的技术人员介绍,鳄龟在试养5年的繁殖情况看,与中国龟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的十年间,以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及其与诉讼、行政执法相融合的衔接制度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框架基本建立完成,但由于现行
湿地资源为自然生态系统内的一项重要构成,其有着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气候调节、水源保持以及防寒蓄洪等多类生态功能。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不但有助于改善人们生存的生态环境
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涉及的时间长、范畴广,没有统一标准。本文以M房地产公司的项目运营为例,结合国内规模型房企的运营情况分析及重要实践经验,通过科学工具对M公司在项目运
DMAIC循环改进是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方法论,在当前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点重新认识县域公共服务流程,梳理县域公共服务的一般流程
<正>创伤性动脉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常因失血性休克致伤病员死亡,早期快速有效的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内科止血效果较差,外科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