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政府非常注重“三农”问题的发展,自2003年起,连续12年将“一号”文件的重点锁定在“三农”领域。2010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政府应支持各类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从而支持“三农”发展中的工作需要。2012年“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鼓励农村开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综合设施的配套改革。同时《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出台,表明政府改革农村的决心。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再次强调了加大力度改革农村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农村体制改革放在重点由此可见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受历史因素和相关制度的约束和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收入整体水平较低,农村中资金供需矛盾尖锐,农村落后的经济面貌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三农”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归结为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能否获得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20世纪70年代,以扶贫为目的小额信贷的出现,帮助农村中贫苦农户解决资金需求的问题,给农户提供脱贫致富的机会。它不仅有效缓解货币市场的供求矛盾,也使得农村金融体系结构得到优化,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创新尝试,其扶贫的显著性影响引领了世界扶贫的新浪潮,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学习。本文从黑龙江省宾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情出发,在撰写过程中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综合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利用了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阅读文献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宾县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现状进行分析,建立模型,最终得出了宾县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完善性建议。“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点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强大的资金支持,也需要其完善的金融服务。在当今自由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无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粮食产量,还是改善民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农村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本文以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背景,对黑龙江省宾县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关心小额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