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37”调查的中美企业知识产权争端实证分析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对美国贸易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增长,知识产权保护在中美贸易中的地位日渐突出,中美企业知识产权争端愈演愈烈,并呈上升趋势。为了抑制中国不断增强的贸易竞争力和提高美国本土产业发展,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近年来频繁对中国企业发起“337”调查。“337”条款是美国政府提供给知识产权人的一种快速方式的法律程序和机制,依据“337”条款审判不但审理时间短、认定条件简单、应诉费用高昂而且措施严厉,杀伤力很大。“337”条款的法律程序和特点决定了其对中国出口企业有着重要影响。从1986年到2012年,美国(ITC)对中国企业共发起了147起“337”调查。最近几年,“337”调查案件日趋增多。中国企业遭受“337”调查的主要类型有专利侵权、商标侵权和其它知识产权侵权,其中,专利侵权案占绝大多数。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带和产业发达的省市。当前,中国大陆企业已经成为“337”调查的最大受害者,取代台湾地区成为主要调查对象。这主要是由于美国自身政治原因、中美贸易之间的不平衡、美国为保持竞争优势和中国企业自身原因决定的。这项调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重大非关税壁垒和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应对美国(ITC)的“337”调查,不仅要增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而且面对“337”调查也应该积极应诉和抗辩,寻找对策来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此外,中国企业也可以积极与美国企业进行协商解决,减少诉讼成本。与此同时,要加强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以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维护自主知识产权。最后,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创新,培养一批知识产权专业化人才,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发展真正属于我们的核心知识产权技术,并建立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才能壮大我们的民族企业,迎来崭新的春天。
其他文献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体现刑罚宽缓,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了其“宽缓”的一面。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基本的刑事政策,其导向作用贯穿于刑事立法、司法、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