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渊源流长的时代发展中,受自然人文背景以及风俗语言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域形成了各自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陕西地区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富有特色的民间乐种,例如陕北民歌、秦腔、碗碗腔、迷胡、西安鼓乐、陕南民歌等独特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改革开放的全面带动下,音乐文化艺术与专业音乐教育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琵琶音乐随之达到了琵琶艺术发展史上的高峰。该时期以西安音乐学院为主要实践场域的“秦派民乐”,即以“秦派二胡”、“秦筝”为代表的陕西地方音乐素材的民族器乐曲创作实践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在业内奠定了一定的影响力,在这一时期对于陕西地域性音乐风格的探索也蔓延至琵琶器乐曲的创作领域。以1980年阎惠昌先生创作的《思乡曲》为开端,从1980至1999这20年间,以任鸿翔、曲文军为代表的演奏、创作型音乐家和以赵季平、阎惠昌等为代表的作曲家们,在陕西地域性音乐的探索中创作出了10多首具有陕西音乐风格的优秀琵琶作品,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琵琶音乐创作体裁的多元性和技巧运用的多样性。笔者通过分析整理陕西风格琵琶音乐已有的相关理论文献、音乐作品,梳理20世纪末期琵琶艺术的发展历程,并在演奏陕西风格琵琶乐曲的过程中研究演奏技法、总结心得体会,将其整理为理论成果。论文首先从历史性角度概括了陕西不同地理方位的音乐文化,并探究了“秦派民乐”的生成背景以及陕西风格琵琶作品的创作背景。主体内容是将陕西风格性特点的乐曲从形成到推进,再到发展创新进行梳理,并将任鸿翔、曲文军两位陕西风格琵琶音乐的代表性人物在该领域的音乐创作贡献进行阐述,探究了20世纪80、90年代这20年内陕西风格琵琶音乐的发展现象。随后将陕西音乐的旋律特性与琵琶演奏相结合,并从演奏者的角度将《祝福》《渭水情》《点》《高原魂》4首具有代表性的陕西风格琵琶作品中运用到陕西地方音乐素材的典型乐句进行技法与谱例分析。文章最后总结了陕西风格琵琶音乐发展的意义以及在新时期民族音乐创作尤其是对于琵琶音乐作品的创作带来的启发。本文通过整理陕西风格琵琶音乐作品、主要代表人物及演奏技法的发展,宏观地将20世纪末陕西风格琵琶音乐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启示意义等进行归纳与研究。对于陕西风格琵琶艺术发展历程的认识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