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理论与接受理论之结合为切入点,深入讨论了灌输与接受的互补互动关系,提出“授受合一”的新模式,以提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如下:引言部分,笔者阐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重点、难点以及研究方法。对后文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第一部分是灌输理论与接受理论概述。首先,文章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历史发展。笔者认为,灌输理论始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初表达,列宁实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文章还提到了灌输理论在中国的发展,阐明灌输的现时代涵义;其次,介绍了接受理论的发展脉络,明确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接受的涵义;通过对灌输理论和接受理论的分析,最后探讨二者互补和互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第二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理论与接受理论之互补。灌输理论和接受理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各有其独立价值,但又均有不足。文章在本部分分别讨论了灌输理论和接受理论的不足,以及二者在理论上的互补作用。首先,针对灌输理论对于时代的不适应性等三个方面的理论欠缺,可以运用接受理论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各因素的细微关注以及接受过程的理论研究等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充。然后,针对接受理论思路的单一性等三个方面的理论欠缺,灌输理论对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充分认识、社会控制理论等都可以对接受理论起到补充作用。通过两方面的阐述,笔者力图实现理论上的完整和周延。第三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与接受在实践中的互动。这里的互动主要是从实践层面讲人的互动。文章主要从灌输与接受的互动主体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客体即意识、互动行为即灌输与接受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心理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具体行为实现灌输与接受的良性互动等方面,探讨了灌输与接受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互动关系。第四部分从灌输与接受的关系切入,提出“授受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型。“授受合一”是将灌输和接受结合起来的科学理论。笔者在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了“授受合一”理论的基本内涵,然后对“授受合一”模式的参与性、双主体性等基本原则进行探讨,而后提出了理论宣传、实践感悟、沟通疏导、自我教育等“授受合一”模式的基本方法,最后从直接目标与终极目标两个方面对“授受合一”模式的基本目标进行阐述,初步构建了一个多角度、立体的“授受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结语部分,作者回顾了本论文中各章节的写作目的和创新之所在,也指出了文章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