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忠”观念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忠”观念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很重要的范畴,它在春秋时期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不仅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也是行为的评价标准。取材于当时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的《春秋左传》,是最具有研究春秋时期“忠”发展路线的典籍,对研究“忠”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古时期,“忠”通“中”,表示人们开始行为自律,恭谨待人,也代表着权威和神圣。父权崇拜时期,“忠”已经含混的作为判断氏族人际交往中的道德标准,成为简单的道德萌芽。“忠”在春秋时期是一般的道德范畴,在先秦典籍中,对“忠”字的阐释多是围绕待人,自省修身,事君,治民等,“忠”还没成为界定君臣关系的特殊范畴。孔子思想的“忠”观念在君臣关系中,规定了双方的义务,没有单方面强调绝对的忠君义务。《春秋左传》不仅融通孔子思想中的“忠”观念,还赋予了“忠”观念更广泛的意义。“忠”在《春秋左传》里的涵义不仅有为国家社稷、君主尽忠,还有为民尽心,以及代表着公平、公正、俭朴、美德、无私、忠信等一般社会性道德概念,反映了当时人们道德意识的觉醒。春秋时期的动荡让宗法体系较之西周有了新变化,《春秋左传》中的众臣子,在这新的复杂社会背景下道德观念也呈现出新面貌。当社稷,诸侯,卿大夫发生矛盾时,他们的“忠”观念也因各人的学识、观念、背景不同而存有差异。诸侯国的“忠”观念也因为各国国情有异而不同,“忠”字在《春秋左传》中出现70次,晋国出现频率最高,2l次。晋国把“忠”看作保家益国的精神工具,其卿族群体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群体。《春秋左传》里的“忠”与“信、孝、德、义、仁”等德目有着密切联系,它们在现实社会和生活实践中有统一也有矛盾,“忠”借助它们所散发的优秀光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彰显自身,反映了人们道德理性的自觉。概言之,研究《春秋左传》中的“忠”观念,能更好地“忠”的发展历程和涵义,探究春秋时期“忠”观念初生阶段的积极性内涵,也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其他文献
近代之前奉行儒家为正统的中国,“孝道”向来是历史绵延、国家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文化根源,并在不断地有意识地被强化过程中形成一种深远的历史传统。“孝道”作为中国
面临着宗教改革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和社会语境,休谟试图把实验推理的方法运用到精神科学领域,从而为道德找到新的源泉。休谟发现古往今来的一切道德学说或因理性主义独断
以自编问卷对广州市H区416名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认可度,能从学校生活中获得幸福,对教育生活整体上持满意态度。调查提示,促进教
热热闹闹的春节已经过去,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厌倦上班工作,情绪抑郁焦虑,严重的甚至失眠乏力……这就是所谓的“节后综合征”。那么如何在上班后尽快克服“节后综合征”呢?$$   
报纸
为有效减小煤矸石对矿区环境的污染,结合火铺矿煤矸石应用情况分析了矸石山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煤矸石对矿区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通过制砖、制水泥、发电等途径综合利用煤矸石
作为人们关注国际局势的重要消息来源,时政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领导阶层的政治意见和主张,对读者的意识倾向和公众舆论具有引导性。由于语言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密不可分,新闻语篇作为话语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不仅是新闻学的研究目标,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对新闻语篇的研究主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义学、文体分析、评价分析或话语分析的角度进行探讨,但从评价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相结合的角度研究的较少
生态价值理念是20世纪中叶以来在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深刻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和价值评价不断发展的结果。生态伦理学兴起和发展
目的探讨研究小儿颅脑损伤并发癫痫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小儿颅脑损伤并发癫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是马克思在形成科学世界观时期的关键性作品,它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手稿》蕴涵着丰富的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