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改组选育植物乳杆菌及其对契达干酪促熟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panz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属发酵剂是为了缩短干酪成熟时间、改善干酪品质而加入到干酪中的外源微生物,是干酪中一种独特的微生物菌群。本文利用传统诱变方法和基因组改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植物乳杆菌A-1进行处理,以自溶度、氨肽酶和产酸能力为筛选指标,筛选出高氨肽酶活力和高自溶度、且产酸能力低的植物乳杆菌作为附属发酵剂。并考察了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因素。实验选取附属发酵剂干酪乳杆菌KLDS1.0351作为对照,制作干酪浆模型,对筛选菌株的蛋白水解特性进行研究。并最终应用到契达干酪中,探讨其对契达干酪促熟的影响。1.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分别对植物乳杆菌A-1进行诱变,筛选获得5株氨肽酶活性及自溶度提高的突变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获得原生质制备的最佳条件:用含1.2%甘氨酸的MRS液体培养基培养菌体,培养时间为4h,原生质体热灭活的最佳时间是90min,紫外灭活的最佳时间是30min。以经过诱变筛选的突变株作为出发菌株,应用灭活双亲原生质体融合后致死损伤得到的互补获得活性融合子的方法,经两轮基因组改组筛选获得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命名为F-4,其氨肽酶活力为34.01个酶活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09倍,其自溶度为68.42%,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04倍,其产酸能力在0.54左右。菌株F-4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F-4能够在pH4-6、3%-9%NaCl浓度的液体MRS培养基中生长,并能耐受契达干酪的低温成熟环境。2.在无菌条件下制作干酪浆模型,用能反应蛋白水解程度的pH4.6可溶性氮和12%TCA-SN作为干酪成熟的指标,来评价菌株F-4对干酪成熟的影响。在干酪浆成熟0d、2d、4d、6d、8d、10d时分别取样检测。结果表明,菌株F-4的添加对干酪浆的组成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对pH4.6可溶性氮的影响与添加干酪乳杆菌KLDS1.0351、植物乳杆菌A-1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附属发酵剂F-4、干酪乳杆菌KLDS1.0351和植物乳杆菌A-1对干酪的初级水解无显著影响;对12%TCA-SN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菌株F-4制备的干酪浆在成熟过程中12%TCA-SN浓度均高于其他三组,说明肽酶活性在干酪浆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综合以上结果可知,菌株F-4对干酪的蛋白质水解有促进作用。3.菌株F-4作为附属发酵剂应用到契达干酪中,对契达干酪的成熟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菌株F-4的添加对契达干酪的组成成分无显著影响。在契达干酪成熟过程中,试验组契达干酪中菌株F-4浓度均高于其它对照组,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添加附属发酵剂F-4菌株对契达干酪的快速成熟效果较好,成熟4周的契达干酪相当于空白对照成熟8周,使成熟期缩短了4周。菌株F-4对契达干酪的质构及感官有显著影响(P<0.05),使契达干酪的硬度下降,富有弹性,口感较好。综上所述,基因组改组方法在附属发酵剂筛选方面有较好的成效,它弥补了一些传统方法的缺陷,经契达干酪验证发现,这种方法筛选出的菌株对契达干酪有显著的促熟效果,并改善了契达干酪的质构及感官。
其他文献
针对收发合置声呐在浅水信道中对小目标的定位能力受强混响制约的问题,开展了利用目标前向散射的声屏障实验研究,通过计算扰动声线的声压敏感核实现了在自然环境中、非等声速
苦荞麦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的粮食作物,但由于苦荞籽粒小,形状复杂,苦荞麦壳韧性大、仁较脆、仁壳间隙小,采用其它谷物剥壳机很难剥壳。目前也没有形成苦荞麦一定定量化分析
a-淀粉酶(a-amylase, EC.3.2.1.1)普遍分布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淀粉水解酶,被广泛应用于淀粉加工、医药制造、食品制造、纺织品退浆、洗涤剂生产等行业,是应用
目前很多研究结果都支持&#39;病从口入&#39;这个说法,更是有绝大部分人绝对认同这个观点。人们认为,饮食不注意卫生是多数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死亡率较
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江山市,历史上就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边城。一条绵延数百里的仙霞古道,沿线散落了众多至今仍显得光彩照人的文明古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
罗布麻纤维被称为野生纤维之王,具有其独特的优异性能,罗布麻纤维改性的研究对罗布麻由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提供一定的基础。丝胶蛋白是一种与人体亲和性很好的蛋白质,具有抗
目的:探讨膀胱尿压测评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中的应用和研究,为临床管理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将72例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
针对我国面临的严重铬污染威胁,进行了将铬污染土壤与粉煤灰混合后在高温下解毒,获得陶粒产品以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Cr(Ⅵ)浸出浓度和陶粒颗粒强度为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