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ERCP术中胆管插管困难时预切开方式的选择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目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已广泛应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插管困难情况,当常规方法胆管插管失败,预切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然而,有关不同预切开方式的选择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目前尚无确切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胆管插管困难时基于导丝是否反复进入胰管及内镜下所见乳头形态选择预切开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瑞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在ERCP操作过程中行预切开术辅助插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切开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胆管插管过程中导丝是否误入胰管和内镜下所见乳头形态,包括经胰管行胰胆管隔膜预切开术(TPS)、针状刀乳头造瘘术(NKF)以及TPS联合NKF。本研究评估应用TPS、NKF及TPS联合NKF术后的胆管插管成功率及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57例因胆管插管困难行括约肌预切开术的患者纳入此项研究,包括113例行TPS,36例行NKF,8例行TPS联合NKF。三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特征、适应证、ERCP治疗性操作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总的胆管插管成功率为98.1%(154/157),分别为TPS后成功插管111例(98.2%),NKF后成功插管35例(97.2%),联合应用TPS和NKF后8例(100.0%)全部插管成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与ERCP相关的术后并发症率为9.6%(15/157),其中轻中症胰腺炎12例(7.6%),出血2例(1.3%),穿孔1例(0.6%),上述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与单独行TPS和TPS联合NKF相比,单独行NKF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较低(TPS 9.7%vs.TPS&NKF 12.5%vs.NKF 0%),但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发作史、既往ERCP插管失败、胆囊切除术后状态、术前血清胆红素正常、首次ERCP插管失败均为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根据导丝是否反复误入胰管和内镜下乳头形态选择预切开方式是安全有效的。第二部分ERCP治疗儿童症状性胰腺分裂的长期疗效分析目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诊治儿童胆胰疾病中的应用率日益提高。然而,目前关于儿童症状性胰腺分裂(PD)内镜下治疗的研究仍明显缺乏,相关长期随访结果尚无确切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估ERCP治疗儿童症状性PD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因症状性PD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接受ERCP治疗时年龄不超过18周岁的患儿纳入此项研究,并通过电话联络及门诊随诊方式进行长期随访。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我们将患儿分为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RP)组和慢性胰腺炎(CP)组。临床缓解率的评估基于患儿症状是否改善,有无因胰腺炎或腹痛复发需再行ERCP治疗或外科手术干预,是否需服用镇痛药物。结果:38例症状性PD患儿,其中ARP型14例,CP型24例,共行74例次治疗性ERCP。CP组患儿平均需行2.4±1.7例次内镜下治疗,显著多于ARP组(1.1±0.4,P=0.005)。与ERCP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9%(11/74),包括轻中症胰腺炎10例(13.5%)及出血1例(1.4%),ARP组和CP组患儿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上述并发症分别经保守治疗和内镜黏膜下注射冰肾水后痊愈。术后对成功行副乳头插管并完成治疗性操作的37例患儿进行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12-123个月),20例(54.1%)未再发胰腺炎或腹痛,17例(45.9%)出现症状复发,其中7例需再次接受内镜下治疗。37例患儿术后平均每年胰腺炎发作0.45次,显著低于术前的年均2.31次(P<0.0001)。ARP组的临床初步缓解率优于CP组(92.9%vs.6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经ERCP再干预后,91.3%(21/23)的CP组患儿症状获得改善。结论:ERCP用于儿童症状性PD的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尽管与ARP型相比,CP型PD患儿临床初步缓解率较低,但经内镜下再干预后,仍可获得长期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