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影响着各国的公共行政,全球的政治家和学者致力于铲除腐败的土壤。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一些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与行政管理理论交叉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带动着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学者们在腐败形成的机制上达成一致,认为腐败的产生需要主观上有腐败的动机和客观上存在腐败的条件。根据这一分析,产生了预防腐败的最新理论成果——防止利益冲突理论,防止利益冲突理论认为,腐败和利益冲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利益冲突是腐败的根源性条件,一旦对利益冲突处理不当,就会演变成腐败。防止利益冲突理论是通过一种严格的制度设计在客观上杜绝腐败产生的可能性,避免出现利益冲突状况。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想治理腐败,必须防止利益冲突。防止利益冲突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在一些西方国家,对利益冲突理论的研究和应用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实践中检验利益冲突理论预防腐败的效果。并且用理论和实践证实了防止利益冲突理论确实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腐败的发生。因此防止利益冲突理论被称作是预防腐败的最新理论武器,在世界范围内被各国采用。我国也是一个长期受到腐败困扰的国家,目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错综复杂,考验着党和人民的智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清廉的政治环境。因此,如何建设一个廉洁的政府,营造一个清廉的政治环境,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政治前提。防止利益冲突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为廉政建设指明方向。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防止利益冲突理论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国内外学者对利益冲突概念的界定,对利益冲突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利益冲突可能造成的危害和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内容和功能。西方国家对此理论的研究早于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将之运用到实践领域当中,改善了西方国家的行政环境和腐败的现状。特别是美国、加拿大和香港等地区的防止利益冲突的实践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因此,笔者总结了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不足,并试图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为我国的防止利益冲突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