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PF猪是解决猪群疾病的有效方法,同时有利于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和避免猪肉中抗生素等残留超标现象。为了防止SPF猪在生产过程中再次感染特定疾病,需要合理的控制猪舍环境。然而,目前国内有关SPF猪舍的介绍较少。本文以北京养猪育种中心SPF公猪旧舍为例,提出一种改造方案,利用实际测量方法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猪舍冬夏两季内环境进行模拟研究,最后通过理论方法对实现粪池均匀通风进行计算。以上采用的三种方法均是为猪舍进一步改造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夏季湿帘风机通风系统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舍内温度范围为22-25℃之间,较适宜;湿度范围为70%-88%之间,偏高;风速分布为0.6m/s~1.4m/s之间,其中0.6m高度风速为0.6-0.9m/s之间,较适宜。冬季不开水暖舍内温度分布在12~14℃之间,偏低;舍内风速小于0.11m/s,适宜;氨气浓度在2-3mg/L之间,相对较低。2、在实际测量基础上,本文利用CFD方法建立夏季湿帘风机通风系统和冬季粪池通风系统的三维模型,采用标准k-c湍流模型对公猪舍内温度场、气流场、氨气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实际测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测量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这说明建立的两个三维模型是合理的,利用多孔介质作为漏缝地板简化条件能够有效的简化模型。3、夏季湿帘风机通风系统模拟结果表明,舍内最大温差较小,温度分布规律为由湿帘至风机端及由下至上均升高趋势,靠近吊顶进风口区域温度较高;风速范围为0.6-1.4m/s,舍内风速沿纵轴方向分布较为均匀,在高度方向差异较大,粪池内风速小于O.1m/s,猪体生活区域风速范围为0.6~1.2m/s之间,由下至上呈现出上升趋势;舍内存在两种气流组织形式,粪池内呈现出类似波浪形,地板上方气流基本上呈现均匀的水平流动方式。4、冬季舍内模拟结果表明,舍内温度大体呈现出由下至上上升趋势,但是猪体附近区域温度较空载区域高;舍内速度矢量图表明,气流从吊顶进风口进入舍内后向下流动,在靠近地面区域分散沿两侧流动,形成漩涡形式。粪池内气流受抽风机影响流向出风孔,但是距离风机较远受风机影响较小。5、夏季CFD模拟得到舍内环境分布规律可为湿帘风机通风系统温度探头布置提供理论依据。冬季粪池通风表明,采用上送下排有利于氨气等有害气体排出,但是粪池通风设计不能实现较为均匀的通风。因此本文给出了采用基于能量守恒定律计算实现粪池均匀通风的通风道设计方法。等截面变侧孔通风道侧孔面积规律为由风机端至管道末端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