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兔舍环境中气载内毒素浓度、气载革兰氏阴性菌浓度、气载需氧菌浓度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气载内毒素与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以及需氧菌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比较,鉴定了革兰氏阴性菌菌群的构成,还对兔舍中气载内毒素及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对空气中卫生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兔舍环境状况较差,且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工作于其中的人员的健康;对舍内卫生参数的分析还发现以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或菌群总浓度来指示兔舍环境中气载内毒素的含量是不可靠的。对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的鉴定表明肠杆菌科是兔舍中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优势菌群,其中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对舍内气载内毒素和阴性菌来源的分析表明,粪便和饲料是兔舍内气载内毒素和气载阴性菌的重要源泉,但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来源。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1兔舍环境气载内毒素与微生物气溶胶本研究应用AGI空气微生物收集器和LAL试验确定兔舍内气载内毒素浓度,应用Andersen-6级微生物气溶胶收集器测量空气中细菌气溶胶,5%公羊血-1%葡萄糖-血琼脂培养细菌,并使用API 20E或20NE生化细菌快速鉴定系统确定兔舍中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结果显示兔舍内气载内毒素浓度为65~217EU m-3空气之间,低于人类承受的极端水平;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为0.7~1.6×103CFU m-3空气, 气载需氧菌浓度为3.3~7.8×103CFU m-3之间,革兰氏阴性菌在需氧菌中的比例为16.6~33.1%。本研究发现气载内毒素的含量与气载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浓度和细菌总浓度在数值上也存在弱的正相关(r=0.23,r=0.20), 但是气载内毒素浓度与革兰氏阴性菌或需氧菌浓度的回归方程都不显著;因此以需氧革兰氏阴性活菌含量或需氧菌浓度来指示兔舍环境中气载内毒素的含量是不可靠的。2兔舍环境气载革兰氏阴性菌群的组成将革兰氏阴性菌通过O-F试验和氧化酶实验分成肠杆菌科类和非发酵类革兰氏阴性菌,分别用API 20E和API 20NE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气<WP=8>载革兰氏阴性细菌谱主要由四个菌群,即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巴氏杆菌属和奈瑟氏菌科组成。其中肠杆菌科占绝对优势,占总含量的64.3%,在肠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达到肠杆菌科的90.5%。巴氏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所占比例也较高,分别达到总数的18.3%和14.0%。此外奈瑟氏菌属的细菌也被检测到,但仅占总数的5.4%。3兔舍内气载内毒素和需氧阴性菌来源的分析本研究中,对舍内粪便和饲料中的内毒素及阴性菌浓度以及兔舍上风和下风处的气载内毒素和气载阴性菌的浓度都进行了检测;并且对舍内气载内毒素、阴性菌浓度和饲料及粪便中内毒素和阴性菌浓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兔舍上风处气载内毒素和气载革兰氏阴性菌浓度为0;下风处仅检测到极低浓度的气载内毒素和气载革兰氏阴性菌浓度。而粪便和饲料中的内毒素和需氧菌群含量都较高,内毒素分别达到2.2~8.3×104 EU g-1和3.0~15×103 CFU g-1,革兰氏阴性活菌分别达到2.0~6.7×105 CFU g-1和1.3~7.4×104CFU g-1;需氧活菌分别达到1.2~3.0×106 CFU g-1和2.4~13×105 CFU g-1。对兔舍气载内毒素和气载革兰氏阴性菌浓度与饲料、粪便中内毒素和革兰氏阴性菌浓度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舍内气载内毒素与粪便或饲料中内毒素浓度之间正相关(r=0.71,r=0.58;气载革兰氏阴性菌浓度与粪便或饲料中革兰氏阴性菌浓度之间正相关(r=0.78,r=0.55)研究证明,兔舍环境气载内毒素和细菌气溶胶不是来自舍外空气,而主要来源于舍内饲料和粪便。但是气载内毒素和革兰氏阴性菌浓度对饲料和粪便中内毒素和革兰氏阴性菌浓度的回归方程都不显著,表明除饲料和粪便之外, 兔舍气载内毒素和气载革兰氏阴性菌尚有其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