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粘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并随卵巢功能周期性改变而出血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endometriosis,EMs)。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良性妇科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经期出血、痛经、盆腔疼痛及不孕,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较高且具有侵袭、转移等恶性肿瘤的特征。至今其发病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目前,有关内异症发病机制的学说甚多,但仍以1927年Sampson提出的子宫内膜随经血逆流腹腔种植学说为主导理论。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在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种植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可通过促进内膜细胞的异位粘附、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穿透基底膜而发挥重要作用。MMPs是锌依赖性的蛋白酶家族,依其降解底物的不同可分为5型约26余种。其中MMP-14是第一个发现的位于细胞膜上的MMP,又称之为Ⅰ型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embranous type 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不仅本身具有降解ECM的能力,而且能激活MMP-2(即明胶酶A)。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是其天然特异性抑制因子,可以与相应的MMPs酶原或活性酶特异性地结合,抑制MMPs的活性及其产生,二者在协调ECM成分的合成与降解过程,维持ECM内环境的稳定和结构完整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检测MMP-14,MMP-2及TIMP-2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取内异症异位内膜组织71例(经病理证实为卵巢异位16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15例、子宫腺肌症20例、腹壁或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在位内膜组织22例和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术前6个月内均无激素及抗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史。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染色从组织形态学方面检测各组织MMP-14,MMP-2及TIMP-2蛋白的水平。采用KS400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和半定量测定。组织学评分(Histologic score,H-score)用∑pi表示MMP-14,MMP-2及TIMP-2的表达强度(即染色强度及显色率)。SPSSl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MP-14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P<0.01);2。MMP-2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P<0.05,.P<0.01);3.TIMP-2在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P<0.05);4.异位内膜较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MMP-2/TIMP-2比值均增高(F=10.356,P<0.01);但正常内膜和在位内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在正常内膜中,MMP-2与TIMP-2之间呈负相关(r=-0.830);6.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MMP-14与MMP-2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781和0.776;7.各组(卵巢、盆腔、其他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子宫腺肌症患者)异位内膜中MMP-14、MMP-2、TlMP-2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子宫腺肌症患者异位内膜中MMP-14、MMP-2、TIMP-2的表达强度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各组异位内膜组织比在位和正常内膜组织更高的表达MMP-14和MMP-2,更低的表达TIMP-2,使异位内膜组织可能具有更强的侵袭力,易于在腹膜及周围组织不断种植生长,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中MMP-2与TIMP-2平衡失调,使异位内膜组织侵袭降解ECM、穿透基底膜的能力增强,从而起了重要作用; 3.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MMP-14与MMP-2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两者在内异症病变中起协同作用;4.各异位症组异位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异位内膜中MMP-14、MMP-2和TIMP-2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在侵袭性方面发病机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