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所依据的是杨志刚等人(2007)提出的信息掩蔽三级加工模型,他认为信息掩蔽中至少包含两种亚成分即认知信息掩蔽和知觉信息掩蔽。而本研究是通过操纵掩蔽声音的可懂度因素以及目标-掩蔽声音间的知觉相似性因素进一步证实信息掩蔽中的两种亚成分的存在,并证明知觉信息掩蔽和认知信息掩蔽是可以分别对信息掩蔽发生影响的。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均采用主观空间分离与多个说话人掩蔽的实验范式。实验一被试42名,采用2×3×4×3的4因素混合设计,通过操纵掩蔽声音中的可懂度因素来考察在知觉信息掩蔽不变的情况下,被试对目标语句的识别正确率的变化情况,实验二被试16名,采用2×10×4的3因素完全被试内设计,通过操纵目标-掩蔽声音的知觉相似性因素来考察在认知信息掩蔽不变的情况下,被试对目标语句的识别正确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掩蔽声音的可懂度逐渐升高时(英语无意义语句<汉语无意义语句<汉语有意义语句),听者对于目标语句的识别率会降低,代表着当言语可懂度越高时所占用听者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对目标语句所造成的掩蔽量就越多;当目标-掩蔽声音流知觉因素越相似的时候,听者对于目标语句的识别率会降低,代表着声音相互间的知觉加工资源的竞争就越大,对目标语句所造成的掩蔽量就越多。有主观空间分离的条件下听者对于目标语句的识别率会更高。随着掩蔽声音中人数的逐渐增加,听者对于目标语句的识别率逐渐降低。本实验得出结论:信息掩蔽是一种多层次、具有复杂机制的现象。它至少包含两个层次的亚成分:知觉层次的信息掩蔽和认知层次的信息掩蔽。言语可懂度与目标-掩蔽声音的知觉相似性可以分别对信息掩蔽产生影响,当言语可懂度越高时所占用听者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对目标语句所造成的掩蔽量就越多,当知觉相似性越高时,声音相互间的知觉加工资源的竞争就越大,对目标语句所造成的掩蔽量就越多,并且认知信息掩蔽和知觉信息掩蔽是相对独立的。两种信息掩蔽的亚成分都对由优先效应所造成的主观空间分离敏感。在总体信噪比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掩蔽声中说话人数目的增加,知觉层次和认知层次的信息掩蔽都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