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菜夜蛾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杂食性重要农业害虫,主要危害蔬菜、棉花和观赏植物。由于一直依靠化学防治,甜菜夜蛾已对多种类型农药产生抗性。虫酰肼是一种新合成的非甾醇蜕皮激素类杀虫剂,和蜕皮激素一样作用于蜕皮激素受体,引起昆虫早熟、致死蜕皮。它对鳞翅目害虫表现了高度的选择性,对哺乳动物、鸟、鱼类、其它脊椎动物和各种天敌无毒害作用,是害虫综合防治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测定了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室内用虫酰肼逐代选育甜菜夜蛾幼虫,同时对敏感和抗性种群甜菜夜蛾之间生理生化的差异作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 虫酰肼对相对敏感种群甜菜夜蛾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200mg/L浓度下,虫酰肼对甜菜夜蛾1日龄卵有较强的毒杀作用;药剂在饲料中的浓度为10mg/kg时,表现了较强的拒食活性,96h后拒食率达到73%以上。研究了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其可延缓甜菜夜蛾的生长,使幼虫历期、蛹历期增长,同时降低甜菜夜蛾的生育繁殖能力,使幼虫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都有所下降。 通过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抗药性选育发现,甜菜夜蛾对虫酰肼抗药性发展速度较慢,室内用虫酰肼汰选甜菜夜蛾幼虫12代,仅得到5.468倍的抗性,而且停止接触药剂正常饲养后,抗性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经过3代后抗性仅为停止用药前的0.859倍,表明甜菜夜蛾对虫酰肼获得的抗性是不稳定的。交互抗性研究结果表明,经12代虫酰肼选育,产生5.468倍抗性的甜菜夜蛾种群,对所测定的甲氧酰肼及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等多种药剂都不存在交互抗性,抗性比值在0.829~2.190倍之间。 抗性与敏感种群甜菜夜蛾离体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群间的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无显著性差异,而抗性种群的酚氧化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明显增加,分别是敏感种群的1.31和1.44倍,说明甜菜夜蛾对虫酰肼抗药性的形成可能与这两种酶的变化有关。 研究了虫酰肼对甜菜夜蛾末龄幼虫表皮几丁质含量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虫酰肼在处理24h后能诱导甜菜夜蛾几丁质合成,使几丁质含量增加,而在48h后几丁质含量又恢复到对照水平;高浓度(10、20 mg/Kg)虫酰肼对几丁质合成则表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虫酰肼处理的甜菜夜蛾末龄幼虫,其体内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酯酶同工酶表达也有一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