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理论演进和转变这一思想脉络,无疑有多种进路和方法。本文主要是从实践哲学的视野,并以实践哲学为方法来阐述这一课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强,其他一切问题都要让位于这一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转。严复为了向西方寻求富强之道,率先从英国引进了进化论,并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对之进行了重构,建构了“天演”进化论。他的“天演”进化论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天理观。他的“天演”进化论的理论旨归在于自强保种,其逻辑结构是天人相合相分,其理论基调是渐进进化。他的“天演”进化论的理论旨归、逻辑结构和理论基调基本上为此后康有为的“两极”进化论、梁启超的“群力”进化论和谭嗣同的“心力”进化论所遵循。继他们的这些改良主义进化论兴起的是革命派的革命民主主义进化论。革命派通过论证“革命”比“改良”更有利于社会进化,“革命”是社会进化的最好方式与手段,将“革命”逻辑输入了进化论,使进化论获得了“革命”的理论品格。在逻辑结构上,革命派的进化论将严复开创的天道与人道相合相分的进化逻辑予以了彻底化,主张人道完全独立于天道,有其自身独特的进化规律。革命民主主义进化论以孙中山的“突驾”说为典型。“突驾”说认为,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力,急起直追,社会人事的进化可以做到后来居上。以这种主张“突驾”的进化论为理论基础,孙中山在历史观上主张重视人民物质生活的民生史观,并将民生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继革命民主主义进化论兴起的是互助论。互助论认为“互助”是社会进化的主要法则。但是由于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境况使然,中国无政府主义者所主张的互助论实则并不否定和轻视“竞争”,他们的互助论是“互助”与“竞争”并重的进化论。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启蒙运动。这一启蒙运动虽然没有形成新的中国式进化论的理论形态,但是它将进化论推进到了思想意识的最深层。至此,进化论在中国便发展到了它的极限。进化论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其首要因素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实践的需要;从理论上而言,则在于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同构性和理论共通性,而且唯物史观要比进化论更为合理。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先进人物抛弃进化论、重新选择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的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国先进人物,在再三衡量之后,慎重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思想武器。唯物史观由此而取代进化论成为了中国现代社会的思想主潮。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功劳,但不可忽视非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功绩。非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传播与阐释,最值得注意的是陈博贤和胡汉民。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初期,李大钊对唯物史观所作的阐释的理论水准无疑是最高的,而且他初步把握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特质。检视和反思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理论演进与转变,可以发现,这一思想历程在理论上的一个根本缺陷便是实践哲学思维方式的缺失。而后来的毛泽东哲学却是实践哲学之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功之典范。这便会驱使中国的哲学工作者认同如下一个结论:实践哲学是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当代哲学的创新应当以实践哲学为理论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