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形成的异常瘢痕组织,主要表现为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许多研究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出了在瘢痕疙瘩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其中Transmembrane 4 L6 family member 1(TM4SF1)基因所编码的TM4SF1蛋白是一种膜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上皮细胞肿瘤中。研究发现,TM4SF1在细胞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但TM4SF1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和相关调控机制还未知。micro RNA(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短链RNA,通过与靶基因的m RNA特定序列结合对基因进行转录后调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探索TM4SF1在瘢痕疙瘩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寻找靶向TM4SF1的miRNA,同时验证该mi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下游介导的信号通路。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18例瘢痕疙瘩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M4SF1的蛋白水平;q RT-PCR比较8例人瘢痕疙瘩原代成纤维细胞(HKF)和11例人正常皮肤原代成纤维细胞(HSF)中TM4SF1的m RNA表达量。2)通过瞬转小干扰RNA下调TM4SF1的表达量;构建过表达TM4SF1稳转成纤维细胞系实现TM4SF1的过表达。采用CCK-8、流式细胞技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来检测TM4SF1对于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i TRAQ技术探索TM4SF1对相关信号通路和蛋白质组的影响。3)用生物信息学预测网站预测靶向TM4SF1的miRNA,然后利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miRNA对TM4SF1的调控作用;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的靶向序列。4)通过转染miRNA模拟体或miRNA抑制剂上调或下调相应miRNA的表达量,并进行获得性功能实验。探索相应miRNA对HKF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对信号通路的调控。结果1)瘢痕疙瘩组织中TM4SF1的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皮肤组织。TM4SF1在HKF中的m RNA水平高于HSF。2)下调TM4SF1的表达量能有效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AKT和ERK1/2通路的激活。反之,TM4SF1过表达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AKT和ERK1/2通路的激活。3)miR-1-3p和miR-214-5p过表达均可降低TM4SF1的m RNA和蛋白水平。其中miR-1-3p可以通过与TM4SF1 m RNA上的3’-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结合,抑制TM4SF1的表达。而miR-214-5p抑制TM4SF1的机制未完全明确。4)miR-1-3p和miR-214-5p在HKF中的表达量均低于HSF,且miR-214-5p与TM4SF1的表达量呈负相关。5)miR-1-3p/miR-214-5p过表达抑制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AKT和ERK1/2通路的活性。抑制miR-1-3p/miR-214-5p能恢复下调TM4SF1造成的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作用。结论在瘢痕疙瘩中,miR-1-3p与miR-214-5p低表达而TM4SF1高表达。TM4SF1促进HKF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能激活AKT和ERK1/2信号通路。而miR-1-3p和miR-214-5p通过抑制TM4SF1,发挥了抑制瘢痕疙瘩发生、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