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金债务缺口渐渐扩大的严峻形势,社会各界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减少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加政府财政补贴等。但是由于福利的刚性特征、政策的可执行性、财政投入的可持续性等原因,使延迟退休年龄成为政府的首选方案。对于延迟退休,政府已初具改革意向,并提出了“小步渐进”的基本构思,但是关于延迟退休的改革契机、节奏把握、延退路径,不同社会群体的最优退休年龄等,均成为延退政策改革中亟待破解的难题。纵观现有文献,多从理论角度探讨,鲜见量化的深度剖析,也未对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存在明显差异的不同社会群体分类讨论,加之延迟退休后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程度等,尚不明朗。基于此,本文秉承国家、企业和个人共担风险和收益的原则,从养老基金的视角宏观审视延迟退休政策,在充分保障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收支平衡的基础上,估算了目标期内(2016-2040年)不同社会群体每年的最优退休年龄,并将最优退休年龄的动态演变轨迹拟合为切实可行的延退路径。由于估算最优退休年龄的根本出发点是保持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的收支平衡,所以首先应构建不同社会群体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精算模型,获得其收支状况。而在收支精算模型中,未来的缴费人口数和退休人口数又是关键参数,需提前估计,所以本文沿着“获取未来人口数据→构建养老基金的收支模型→求解最优退休年龄”的思路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采用生命表的基本原理获得目标期内的人口数据。以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分性别分年龄的人口数据为基础,编制基年人口完全生命表。通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纽带联结,搭建基年生命表和预测年份生命表之间的平台,编制未来年份连续的动态生命表,从中获得较为精准的存活率信息。再假定“全面二孩”政策下的生育参数,在变参数的年龄移算法模型基础上,估算未来的年龄别缴费人口数和退休人口数,为统筹账户的收支分析奠定人口数据基础。其次,构建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的收支精算预测模型。在模型中,将退休年龄和人口数均视为随机变量,即收支模型是退休年龄和人口数的函数。基本养老保险的缴纳人群主要包括:男性职工(含男性工人和男性干部)、女性工人、女性干部、社会参保人员(含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依据各自的养老金缴纳政策,分别构建其账户收入的精算模型。再根据退休职工参加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将养老金领取人员细分为“老人1”、“老人2”、“中人”和“新人”。统筹账户的支出包括:“老人1”的基础养老金、“老人2”和“中人”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以及“新人”的基础养老金。依据现行养老金的计发标准,分别构建其账户支出的精算模型。据此得到统筹账户的年度收支模型和累计收支模型。然后,基于养老保险统筹账户收支保持平衡的基本原则,从中求解最优退休年龄。本文考虑了两种可行的延退场景,即:“男女同时延退”和“女性先延退男性后延退”。在这两种场景中,分别根据账户的收支保持短期平衡(即年度内平衡)原则和长期平衡(即目标期内平衡)原则,设计了“渐进式”和“一刀切”式的延退模式。对于“一刀切”式的延退模式,直接求解各类群体的最优退休年龄。对于“渐进式”的延退模式,将获得的目标期内最优退休年龄的动态序列,拟合为具体的延退实施路径。最后,得到本文的结论如下:(1)“一刀切”式的延退方案,从延退的程度来讲,对职工造成的心理压力较大;(2)从目标期内各群体的最高延退年龄来看,均未达到假定的最高退休年龄65岁;(3)延退方案实施初期,延退速度不宜过快,保持在1岁/5年-2岁/3年即可;(4)增加政府的财政补贴后,可暂缓执行延退政策;(5)提高社会统筹缴费率和平均工资增长率均可有效改善延退政策,减缓延退步伐;(6)“女性先延退男性后延退”的场景中,男性推迟执行延退政策时间的早晚对女性延退政策的冲击效应并不明显。总之,本文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两大焦点问题:延迟退休改革和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紧密结合,以确保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实现收支平衡为依托,科学合理地估算了各类社会群体的动态最优退休年龄,并将之拟合为“渐进式”的延退路径,为延退政策的改革提供理论价值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