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融券制度是证券市场上重要的信用交易制度之一。融资融券交易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买空卖空渠道,使更多的市场信息能有效地被反映出来,通过改变股票供求弹性来实现股票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而合理地确定股票价格。因此,融资融券交易在客观上形成一种“价格发现”机制,让市场上的股票价格接近内在真实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证券市场的定价效率。 我国在2010年3月31日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业务,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融资融券交易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价格发现功能,本文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交易数据,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本文以试点期首批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及转常规后三次大规模调入的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事件分析法实证分析,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收益率在被允许买空卖空前后是否发生显著变化这个角度探究融资融券交易在我国是否实现了价格发现功能。 然后,本文以模拟的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指数和其交易量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对于信息的反应速度这个角度探究融资融券交易在我国是否实现了价格发现功能。 本文最后分析对比两个实证结果,根据目前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现状,参照来成熟市场开展融资融券交易的模式和经验,从融资融券交易成本、融资融券交易规模、融资融券交易风险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融资融券交易价格发现功能,提高市场定价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