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制造业的结构演进和生产率增长研究——对江苏制造业1999—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将不断升级。江苏作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省份和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正处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尽管目前江苏制造业的产值总量很大,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产品国际内分工以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江苏制造业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需要了解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江苏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在怎样变动。   本文以江苏制造业1999至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实证基础,分析了江苏省1999-2003年及2003-2007年二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的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的差异,检验了江苏制造业1999-2007年的结构变动与生产率增长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江苏制造业的概况,回顾了结构红利假说理论并提出问题。第二章介绍用于分析江苏制造业结构变动的SSM模型,包括模型的基本原理,数据来源及处理。第三章分析了1999-2007年江苏制造业各行业要素构成的变化、行业结构演进以及各行业要素生产率的差异。第四章利用第二章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江苏制造业行业结构的变化对要素生产率增长和TFP增长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章给出对策性建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一,自1999年以来,江苏制造业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大部分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超过资本生产率的增长。第二,劳动力只有在1999-2003年才符合“结构红利假说”,而资本在两个阶段均不符合“结构红利假说”,要素生产率增长更多地来自产业部门内部的生产率变化。第三,制造业的结构变动没有导致显著的“结构红利假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制造业行业间的资源配置中,生产要素没有向高生产率增长率的行业流动。出现这种要素配置的原因和市场的不完善有关,也和国外的需求因素有关。但平均的制造业结构变动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显著不能否认一些行业的结构变动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最后,由于江苏制造业中要素并没有从低生产率增长行业向高生产率增长的行业转移,因此,江苏制造业行业的发展偏向于"yeast-process"。
其他文献
摘要: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要有高水平的课件,这要求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理论指导下,在制作课件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按照课件制作流程亲自动手制作完成;除此之外,还要把课件融合到教学中成为一个有机成分,继承传统教学中的良好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體课件;传统教学;教学效果
基于样本协相关函数(CCF),我们利用Cheung和Ng(1996)的S-统计量和Hong(2001)的Q(M)-统计量,首次对目前国内上市交易的5只ETF对其标的指数和相应市场综合指数的价格发现功能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