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至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订期间,以巴之间的关系以军事对抗为主,生活在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被当作以国潜在的敌对势力对待,教育往往充当一种政治手段被当局用来对他们施加影响。本文力图通过论述1948年到1993年期间巴勒斯坦公民的教育概况,窥探这一时期内以色列对境内巴勒斯坦人的态度和目的。文章分为导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导论部分是对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以及研究思路的梳理。正文部分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以色列建国后的巴勒斯坦公民教育体系,首先简述了文章主体-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公民的定义和生存背景,其次着重论述以色列政府对犹太公民和巴勒斯坦公民的教育分治政策,包括分治政策的目的、形成过程、落实状态以及给巴勒斯坦教育体系带来的不利影响,形成对巴勒斯坦公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印象。第二章和第三章聚焦于巴勒斯坦公民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是文章的重点。第二章是对巴勒斯坦基础教育体系的总结,本文将小学、初中、高中囊括于基础教育体系之中,首先以时间为轴介绍三类学校的发展演进,其次纵向深入教学内部,分析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内两门基础课程-历史、语言课教学目标的演变,窥探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公民的教学态度的变化;最后对巴勒斯坦学校的教师生存境遇进行论述,突出巴勒斯坦教师教学过程中在民族需求和国家要求取舍间的两难境地。巴勒斯坦公民的高等教育是第三章论述的中心。对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公民来说,高等教育既是他们融入以色列社会的敲门砖,也是构建巴勒斯坦民族国家的必要基础。在本章内,第一节分析巴勒斯坦公民寻求高等教育的动机;第二节探讨巴勒斯坦学生的入学困难,着重分析大学入学考试和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的阻碍;第三节对包括入学率、大学课程和就业前景在内的高等教育状况做了总结;第四节着重分析高等教育给巴勒斯坦社会带来的影响:一、为两个民族对话搭建桥梁;二、维系巴勒斯坦民族认同,推动巴勒斯坦社会变革。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归纳,通过前三章的论述,文章最终得出两个结论:一、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教育体系以服务犹太复国主义为目的;二、巴勒斯坦公民接受教育有助于维系巴勒斯坦民族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