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科举与文学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科举与文学的关系实质上是把历史与文学相结合起来考察。学界对唐宋、明清的科举与文学关系皆有涉猎,对元代的这一论题关注不多。本文的研究是对该领域作一次粗浅的尝试,力图勾勒出元代的科举文化概貌。研究方法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有对历史、文学发展脉络揭示,也有对细部的考证。 “前言”主要简单论说课题研究的学术意义,介绍当前学界对科举文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引出下文的论说。 第一章主要简单介绍元代科举发展的历史概貌,归纳出元代科举制度的四个特征,由这些特征引出下文科举与文学的关系。 第二章主要关注杂剧作为元代文学的标志,它和科举发生着潜在的历史关联。第一节从宏观上把握元代雅俗文学发展态势与科举关系。第二节论述科举存废对杂剧繁荣、衰落以及分期的影响,主要揭示了恢复科举之后历史剧、社会剧、神仙道化剧、爱情剧发生的四种转变。第三节论述“元以曲取士”这一难题,没有武断下结论,而是解析其中科举与文学的文化意蕴。本章的侧重点是论述科举对杂剧的影响。 第三章是承接第二章的逻辑,论述元代杂剧对科举文体经义之影响。第一节交代经义文体上具有八股文的雏形特征。第二节说明在宋代已有叙事文学(小说、杂剧)和雅文学发生文体上的联系。第三节论述元杂剧对科举文体经义上的启示作用:其一是杂剧一人主唱代言体对经义文体的影响,其二是杂剧正旦、正末皆是正面人物对经义之影响,其三是杂剧一本四折对经义形式上的影响。杂剧对经义的这三点作用,延续到明清戏曲和科举文体八股文的关系。第四节揭示杂剧和经义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皆秉承儒家的诗教传统。本章是全文的议论重点和创新点,从比较新的角度考察科举文体与俗文学的交叉作用。 第四章论述元代科举存废对诗文发展之影响,考察科举与雅文学的关系。第一节讨论了元前期“戊戌选试”对文坛的影响,其在诗文领域的主要表现是崇尚浮华文采的风貌,同时兼论书院内部的儒学考试与教育风气。第二节论述的是延祐开科后科举对诗文发展的作用,论说诗文领域主要发生的三种变化:理学气息加重、异域文化汉化、南北文风融合。本章主要揭示延祐恢复科举后,元前后时期文学呈现不同的风貌。
其他文献
80年代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经历了奇异而曲折的历程,对“文革”进行严肃反思的“伤痕热”、表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风情的“乡土热”、对西方现代艺术全面模仿借鉴的“85新潮
政治传播在古代中国政治中居于重要地位,在王朝合法性的建立、政治文化的传承、日常政治的运转、对外形象的塑造与天朝地位的建构以及王朝的更迭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古代中
会议
自从笛卡尔将“我思故我在”设定为哲学的基本原则以来,思维与存在的二元对立结构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传统理论的基本逻辑结构。存在于历史事件中的主体的思想观念与隐遁于事件背
中国古代书目生发于“中国古代”这一特殊的历史地域与时域,因而有着别具一格的文献价值揭示特征。本文以中西目录学思想的差异为背景,在中国目录学与西方目录学、古代目录学
目前,在我国农业已成为最薄弱的部门,农民成为一弱势群体,“三农问题”让人忧心忡忡,固守传统的结构已经没有出路。然而,问题的解决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只能重点突破
<正>环境是幼儿园的"隐性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心。本文在全面了解生物多样性价值及受破坏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城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填埋物的设计理论及工程技术问题日益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我国环境岩土工程作为一门新生的学
系统基于51单片机及ESP8266 WIFI模块设计并实现了一种APP无线控制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WIFI模块、串口电平转换模块、电源模块及电机驱动模块,实现了从智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