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胸科手术术后患者常常要经历中-重度疼痛,虽然胸腔镜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但术后急性疼痛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出现呼吸受限、咳嗽困难、排痰不能,进而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等术后并发症,更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对患者的长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竖脊肌平面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至竖脊肌深面和横突之间筋膜间隙的一种新型神经肌肉阻滞方式。其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依赖于局部麻醉药局部扩散至邻近的椎旁间隙,同时阻滞胸段脊神经的背侧支和腹侧支,此外,对由交感神经干分出的交通支也起到阻滞作用。感觉神经阻滞涵盖包括后外侧和前侧胸壁范围在内的广泛的多个皮节区域。据研究报道,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是肋骨骨折等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措施。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35~75岁,体重55~85 kg,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肋间神经阻滞组(intercostal nerve block,INB)(Ⅰ组)(n=30),E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胸6~7之间行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药物选择用0.5%罗哌卡因30 mL;I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于胸3~8肋间注入0.5%的罗哌卡因30 mL(每个肋间5 mL)。两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后1 h、6 h、12 h、24 h、48 h静息和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CIA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记录术后48h内需要补救镇痛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和I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分别为4.39±0.82 min和5.77±0.95 min,与E组比较,I组肋间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显著延长(P<0.001)。与I组比较;E组术后6 h和12 h各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E组和I组患者术后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为6.84±3.25次/人和8.76±2.79次/人,与I组比较,E组患者术后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171<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均无需追加补救镇痛药物。E组和I组患者术后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3.3%和26.7%,E组术后恶心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3<0.05),两组均无患者出现呕吐。E组无患者出现皮肤瘙痒,I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为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246>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术后VAS评分,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同时降低术后恶心的发生率。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可安全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