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醛通过肠道菌群改善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的机制初探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co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见于30%-40%的糖尿病患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病因,也是预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糖、血压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虽然有助于降低DN发病并延缓其进展,但并未改善DN的诊疗现状,迫切需要加强机制研究,寻找新的防治策略。近期研究发现,固有免疫识别内源性损伤信号和外源性抗原分子相关的慢性炎症在DN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实验中肠道异常增殖的致病微生物,可直接被肠固有免疫细胞识别,并可通过白介素22(Interleukin 22,IL22)减轻肺的炎症反应;而IL22减轻DN肾小管间质损伤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那么肠道菌群变化是否可能也通过IL22参与DN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备受关注,药物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失调又反过来影响降糖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肉桂醛(Cinnamaldehyde,CIN)是新型天然降糖药物,已有报道可减轻DN蛋白尿;同时具有抗菌作用,那么其对DN的保护作用,是否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影响肾脏固有免疫及IL22相关炎症反应而实现?因此本研究将基于DN大鼠模型,探索DN进展过程中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改变,寻找可能的关键微生物。并观察肉桂醛干预对DN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步探究其可能的机制。研究目的1.建立DN大鼠模型,观察DN进展过程中的肠道菌群改变,及其与肾损伤(蛋白尿和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寻找可能参与发病的关键微生物;2.肉桂醛治疗DN大鼠,观察其对肾损伤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初步观察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DN大鼠模型构建及肉桂醛干预同周龄、血糖、体重相匹配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16只/组:(1)糖尿病肾病(DN)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构建DN大鼠模型,72h后,测定空腹血糖≥16.7mmol/L者确定纳入DN组;(2)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注射等量1%柠檬酸钠缓冲液,72h后空腹血糖<7mmol/L者确定纳入NC组;(3)DN+肉桂醛(DNC)组:建模同DN组,第4天开始每天肉桂醛灌胃;(4)NC+肉桂醛(NCC)组:建模NC组,第4天开始每天肉桂醛灌胃。0d、4周、8周、12周为观察时间点,监测血糖、体重、24h尿蛋白(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24h尿量(24-hour Urinary Volume,24hUV),留新鲜粪便。分别在建模8周后(8只/组,分别为NC8、DN8、NCC8、DNC8 组)、12周后(8只/组,分别为NC12、DN12、NCC12、DNC12组)处死,留取血、肾组织标本。通过HE、PAS、Masson染色及电镜评估肾病理损伤。2.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通过可操作性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聚类分析各组间共有和特有的OUT。α多样性分析:Chao1指数和ACE指数评估群落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评估群落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计算Weighted Unifrac距离,并行降纬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用 Metastats 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方法分析组间差异物种。用Spearman进行肠道菌群物种丰度与肾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并通过Tax4Fun进行肠道菌群功能预测。3.肉桂醛改善DN机制探索通过免疫组化及半定量分析检测各组大鼠肾脏Megalin蛋白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固有免疫通路IL22/IL17A,以及纤维化指标Fibronectin、TGF-β蛋白的表达。比较NC8与DN8组,DN8与DNC8组,NC8与NCC8组,组间蛋白表达量差异。4.统计方法计量数据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非正态的计量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即Median(Q25,Q75)。比较两组差异:对于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的计量数据,用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方差不齐的计量数据,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双侧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一、DN大鼠肠道菌群改变特点1.建立DN大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STZ注射72h后,DN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且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等表现。建模后第4周开始,与NC组相比,DN组体重显著降低(p<0.001),血糖及24hUV均显著增高(p<0.001)。建模第8周开始,DN组24hUP显著高于NC组(p<0.001),说明DN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建模8周后,DN组开始出现肾脏病理损伤,光镜下表现为肾小球增大,伴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肾小管肿胀、管腔狭窄。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突融合;肾小管基底膜增厚、线粒体肿胀、部分刷状缘脱落。2.DN大鼠的肠道菌群特点肠道菌群结构:OTU分析示第8、12周的DN组共享764个OTU,特有的OTU分别为159个(17.2%)、218个(22.2%),提示随着DN进展,肠道菌群种类会发生改变。与对照相比,DN8周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无明显改变;DN12周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0.95±0.01 vs 0.90±0.01,p<0.05)。β多样性分析提示,与NC8周与DN8周的组间差异相比,NC12周与DN12周的组间群落结构差异更大。差异物种:DN8周与同龄对照组间差异小,而DN12周与同龄对照组间差异大。Metastats分析显示,NC8周与DN8周之间,共1个门、1个纲、0个目、0个科、0个属、9个种存在显著差异(q<0.05)。NC12周与DN12周之间,共3个门、7个纲、10个目、18个科、19个属、14个种存在显著差异。而第8、12周的DN组间,共8个门、10个纲、10个目、16个科、39个属、30个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随着DN进展,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其中,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解纤维素拟杆菌(sBacteroides cellulosilyticus)与多形拟杆菌(sBacteroidesthetaiotaomicron)在DN8、DN12组均显著性降低。菌群相关性分析:有13个属、12个种的相对丰度与24hUP显著相关(p<0.05),其中解纤维素拟杆菌(-0.39,p<0.01)、多形拟杆菌(-0.42,p<0.01)与24hUP显著负相关。肠道菌群功能:随着DN进展,肠道菌群功能发生显著改变。DNA修复和重组蛋白(DNArepairrecombinationproteins)、tRNA合成(TransferRNAbiogenesis)、嘌呤代谢(Purinemetabolism)等通路在DN12周显著富集。二、肉桂醛对早期DN的影响及机制初探1.肉桂醛对DN肾损伤的影响肉桂醛灌胃8周后,与DN8周相比,DNC8周的大鼠24hUP(86.65±10.08 vs 52.53±7.03 mg,p=0.02)、24hUV显著降低,血糖、体重无显著差异。灌胃12周,与DN12周相比,DNC12周大鼠24hUP、24hUV、血糖及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光镜下,DN8周、DNC8周的大鼠肾病理损伤无显著差别。电镜下,与DN8周相比,DNC8 周的肾小管基底膜厚度显著降低(276.30±10.16 vs239.50±12.43 nm,p=0.02),两组间肾小球基底膜厚度无显著差异。2.肉桂醛对DN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肠道菌群结构:肉桂醛干预使大鼠肠道菌群物种发生改变,DN8周与DNC8周共享774个OTU,特有的OTU分别为149个(16.1%)、247个(24.2%)。与DN8周相比,DNC8 周的 Simpson 指数显著降低(0.96±0.01 vs0.94±0.01,p<0.01),提示肉桂醛会降低物种多样性,但不影响物种丰富度。通过PCoA分析直观显示,与NC8周、DN8周之间的距离相比,NC8周、DNC8周之间的距离更近;提示肉桂醛可能部分恢复DN大鼠的群落组成结构。差异物种:与DN8相比,DNC8中共1个门、2个纲、0个目、5个科、13个属、10个种的物种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属水平,乳杆菌属(gLactobacillus)、拟普雷沃菌属(gA lloprevotella)、gOscillospira、gWeissella等益生菌在 DNC8 显著增加。种水平,与NC8周相比,共3个菌种在DN8周中降低,且经肉桂醛干预后,丰度恢复,包括马赛拟杆菌(sBacteroidesmassiliensis),sOscillibacterspER4,sLachnospiraceae bacterium A2。p与NC8周相比,共2个菌种在DN8中升高,经肉桂醛干预后,丰度降低,包括 sRuminococcusspID1、sComamonas denitrificans。功能预测:肉桂醛干预使得DN大鼠的肠道菌群功能发生显著改变。与DN8周相比,转运子(Transporters)、嘌呤代谢(Purinemetabolism)、ABC转运子(ABCtransporters)等通路在 DNC8 周富集。3.肉桂醛改善早期DN的机制初探免疫组化及半定量分析显示,与NC8周相比,DN8周大鼠近端小管刷状缘的Megalin 表达显著减低(0.017±0.001 vs 0.006±0.001,p<0.01);与 DN8 周相比,DNC8 周的 Megalin 表达显著恢复(0.006±0.001 vs 0.011±0.001,p<0.01)。与 NC8周相比,DN8周的肾脏纤粘蛋白FN表达显著升高(1.00±0.28 vs4.57±1.20,p=0.04),肾脏IL22表达显著降低(1.00±0.12 vs 0.61±0.11,p=0.04),两组间TGF-β无显著差异(p=0.08)。肉桂醛干预的 DNC8 周,FN(4.57±1.20vs0.68±0.06,p=0.03)、TGF-β(1.85 ± 0.37 vs 0.57 ± 0.15,p=0.03)蛋白的表达均较DN8周显著降低,但IL22(p=0.08)、IL17A(p=0.88)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改变。结论本研究条件下:1.DN大鼠存在病程依赖的肠道菌群失调。与对照相比,建模12周后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且组间差异物种增多,与24hUP显著相关;2.肉桂醛部分改善DN大鼠的肠道菌群失调,可增加乳杆菌属(gLactobacillus)、拟普雷沃菌属(gAlloprevotella)等抗炎益生菌的丰度;3.肉桂醛可降低DN大鼠早期蛋白尿,改善其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并且可增加近端小管Megalin的表达,抑制肾脏FN、TGFβ,但不影响IL22、IL17A的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分别探讨常见特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浆液性癌(USC)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UC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在常见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完整的USC和UC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诊断、治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kidney disease,DKD)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最主要的原因。机体固有免疫失衡导致的持续微炎症状态在DK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小体的异常活化是固有免疫失衡的重要方面。炎症小体是由胞浆型模式识别受体、ASC蛋白及caspase 1装配而成的大分子复合物,可以感受细胞内多种危险信号的刺激而组装并活化。活化的caspas
背景与目的既往小样本人群研究或动物实验提示海拔高度、空气污染会造成心脏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但仍需要多暴露水平、代表性好的高质量人群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研究旨在探究研究对象居住地海拔高度、两种主要的室外空气污染物(PM2.5和PM10)长期暴露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第一部分 整合了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CHS)和西藏与新疆地区慢性心肺疾病现状调查研究两项大规
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心肌存活显像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PET/CT)心肌代谢显像结合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侧支循环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对心肌血流灌注、存活心肌、心功能的作用,同时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1
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然而肿瘤乏氧和DNA自我修复一定程度的降低了放疗的抗肿瘤效率,甚至产生放疗抵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联合提高DNA损伤、抑制DNA自我修复、抑制DNA增殖或复制、以及改善肿瘤乏氧,从改善肿瘤微环境和全方位抑制DNA增殖来提高放疗的抗肿瘤效率。基于此,我们基于组装的可注射水凝胶构建了三重联合治疗(131I-Hydrogel/DOX/GNPs aggregat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然而,后期乳腺癌发生了转移才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到目前止,我们对转移性乳腺癌的基础理论研究尚不充分,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检测靶标和治疗药物。转移性乳腺癌还是肿瘤界的一大世界性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通过维持肿瘤转移过程中多种重要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在肿瘤
[研究背景]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是色氨酸(L-Trp)代谢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其高表达可以促进色氨酸代谢并使其下游产物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使肿瘤逃逸免疫。目前对于IDO1的研究集中在胚胎发育、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等方面,在结直肠癌中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临床价值。同时,Ⅱ期结直肠癌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有较大的争议,对患
食管癌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五年生存率约15%-25%。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食管鳞癌占食管癌90%以上,也是我国的特色癌症。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联合放化疗,但治疗后容易出现耐药、复发、转移,患者整体预后较差。因此,我们需要深入
目的:寻找卵巢浆液性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研究其在卵巢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以及调控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原发灶和匹配的转移灶肿瘤组织进行高通量LncRNA表达谱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LncRNA。随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单纯疱疹病毒2型是引起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可引起疱疹性脑炎和更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该病毒可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HSV-2感染后可经感觉神经轴逆行至骶背根神经节建立潜伏感染,这种潜伏感染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可以表现为显性感染出现症状。反复感染给患者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这种潜伏和反复感染导致HSV-2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困难重重。另外,感染HSV-2后可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