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了解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2011年间从社区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2.研究2010~2011年不依赖耐药背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特征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 3.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流行性。 方法: 1.回顾性调查2010~2011年间社区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性。 2.琼脂稀释法检测所有分离菌株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 3.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三个耐药机制的分析: (1)主动外排机制检测:相同条件下检测并观察含与不含羰基氰基3-氯苯腙(CCCP)条件下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值的变化,分析主动外排机制存在对细菌MIC值的影响。 (2)染色体介导喹诺酮耐药机制检测:PCR扩增染色体介导的grlA和gyrA基因,并分析其突变位点。 (3)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检测:PCR筛选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ac(6)-Ib-cr,qepA),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以确定基因型。 4.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分析。本实验采用了滤膜接合试验研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D的水平传播性。 5.脉冲场电泳分析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流行性。 结果: 1.本研究中16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精液标本,占70.4%(119/169),其次为脓液、阴道分泌物、尿道拭子、血液和痰液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敏感性最好的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达100%;其次为呋喃妥因(敏感率为99.4%)和替考拉宁(敏感率为95.9%);耐药率最高的为青霉素(不敏感率达89.4%),其次为红霉素(不敏感率为60.4%)、头孢西丁(不敏感率为53.9%);四环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不敏感率均在30%以上。 2.外排泵表型抑制试验结果发现,试验选取的30株细菌中有26株在含有CCCP平板上的MIC值比不含CCCP平板上细菌的MIC值下降超过4倍。这表明外排泵是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一个关键因素。剩余4株菌的MIC变化不大,可能存在其他的耐药机制。 3.本批研究菌株主要是拓扑异构酶Ⅳ(grlA)编码蛋白的密码子在第80位和84位的改变,并在耐药株中发现了2个新的突变:grlA(Glu-92→Asp),gyrA(Pro-63→ser)。 4.首次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测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且全部为qnrD基因,但滤膜接合试验没有成功获得接合子。 5.脉冲场同源性分析显示着5例qnrD基因阳性菌株存在主要克隆型(克隆A)。 结论: 1.社区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严重。 2.社区感染患者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的主要耐药机制是拓扑异构酶Ⅳ(grlA)编码蛋白的密码子在第80位和84位的改变,以及细菌的主动外排机制的参与。 3.本研究中发现的5株qnrD基因是葡萄球菌属中关于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的首次报道,并且不可转移。 4.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D阳性的菌株间的进化亲缘性比较接近,存在暴发流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