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疹是一种在全世畀范围内流行的疾病,1938年发现病原是风疹病毒。在临床上,风疹病毒感染主要引起皮疹、低热、淋巴结肿大和关节疼痛等。其主要危险是妇女怀孕期间被此病毒感染后,会产生严重后果,如可导致流产,胎儿死亡和新生儿多系统缺陷病包括耳聋、白内障、呆傻、心脏病、溶血性贫血和先天性发育不良等。在六十年代,发生了一次全世界范围的风疹流行性传染,从而促进了人们对风疹病毒的研究和寻找风疹病毒疫苗的努力。1969年,美国有三株已减毒的活病毒疫苗(HPV77,RA27/3和Cendehill)通过检验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后许多发达国家也相继使用。由于风疹疫苗的广泛使用,美国已经很少再有风疹病例报道。在我国,风疹常有流行,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无满意有效的疫苗应用于临床,风疹病毒仍在威胁着下一代的健康。 HPV77疫苗型风疹病毒是由其母本野生型病毒(M33)在体外经反复传代减毒而得到的。它在美国予防风疹病毒感染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风疹病毒的恢酸是由一条正链40S的基因组RNA构成,长度大约9-10kb,其分子量约为3×10~6道尔顿。在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中,除了40S的基因组RNA外,还发现有一24S的亚基因组RNA存在。24S RNA相当于40S 3’端的三分之一的长度,编码该病毒的结构蛋白。在翻译时,24S RNA先被翻译成110 kDa的前体蛋白,然后被加工成三个结构蛋白,即两个壳糖蛋白E1和E2,和一个核心蛋白C,其分子量分别为58 kDa,42-47 kDa和34 kDa。在本论文研究进行过程中.野生型病毒的24S RNA已被克隆并测定了核苷酸顺序,但人们对疫苗型风疹病毒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性质以及其减毒机理等仍知之甚少。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