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家庭在进行家庭资产配置时往往会缺乏理性,同时又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不能很好地保护个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家庭投资者完全暴露在风险之中;此外,由于我国提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资源根本无法解决所有人的养老问题,家庭需要为自身的养老做好准备。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对家庭资产配置的非理性行为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家庭如果能在资产配置时尽量避免非理性,不仅能保证家庭的长期稳定,还能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最终促进了家庭和企业的进一步稳定。对城镇家庭资产配置的非理性行为进行研究,还能使家庭成员尽早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非理性,从而在决策时更加谨慎;可以使政府和金融机构看到家庭的非理性,从而规范金融市场、优化相关服务,为家庭进行金融决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城镇家庭资产配置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非理性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进行了梳理,分析已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我国家庭资产配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家庭存在着过分偏好储蓄、股票和房产,而忽视养老储备投资的非理性行为。这种现状是由政策制度的不完善、缺乏专业的社会咨询服务以及自身缺乏理性思想等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然后通过问卷调研进行城镇家庭资产配置非理性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有无小孩、教育程度和职业都会影响到城镇家庭资产配置的非理性;家庭成员的风险态度也会影响到城镇家庭资产配置的非理性,但这是一种主观感受,很不稳定,极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最后,本文利用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和蒙特卡洛仿真模拟设计出城镇家庭资产配置的优化组合,并通过一个案例具体说明本文设计的优化组合程序该如何应用。城镇家庭合理的资产配置应该是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组合,家庭成员风险厌恶程度不同,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所占的比重也不尽相同。对于风险资产,一般城镇家庭应该更多地持有债券,没有金融背景的家庭不应轻易涉足股市,少量的基金和房产可以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补充投资。在本文的最后,笔者从政府、金融机构和家庭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城镇家庭资产配置的理性,从而保证家庭的持久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