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人前定观认为人的行止得丧、一食一宿,大小事宜,都早已注定。这一观念表现在唐人人生实践的方方面面,功名富贵、福祸生死、婚配嫁娶、日常琐事,皆为前定。具体说来,人的功名前定,获取功名的途径前定;富贵前定,获取钱财的途径也是前定;福祸生死前定,前定的福祸应验的时机也是前定,福与祸都无法避免;姻缘前定,夫妻的缘分前定,结婚的对象早就注定,结婚时间也早就注定;人的姓名前定,饮食前定,各种细微之事都是前定的,能被术士准确预料,分毫不差。前定之事由天定,个人的运由命定,才华和命运并没有必然联系。在前定观念里,阴司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这种主宰超出了人的主观能力范围,人凭借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人的命和运都已前定,任凭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前定的结果也无法改变。具体来说,人的所作所为并不会改变前定的安排,有时反倒促成了前定的结果;事件的发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甚至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也是注定的;前定的命运并不能改变,如果官运和婚姻发生变化,一定是阴间改变了前定的安排。命由天定,不可更改,又非智力能及,唯有乐天知命。唐人前定观念与天命观念、承负理论、因果报应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人继承了前人对“命”的看法,吸收了善恶报应、因果轮回等思想,形成了前定观念。承认人生有命,命不由己定,而是由外在力量掌控,个人无力更改,是唐人前定观与传统天命观念一脉相承的地方。人世间所有前定的内容都记录在冥府的簿子里,天曹地府事先制定冥府簿子,应验的人事与簿子的内容分毫不差。阴间制定簿子会参考人前世的善恶功过,今生的一切都是因果轮回,转世报应,这是受佛道思想影响的有力证明。命由前定只是古人对命的一种看法,如若要客观理性地认识命数,人力的作用,偶然的因素,都不能忽视,而前定观最大程度地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视一切偶然为必然,这是这一观念在认知上的局限。但功名利禄,美姻高寿,本就是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唐人又极为看重名位,然而现实未必如人所愿,将一切际遇归结于前定的安排,大抵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唐代定命类小说的兴盛有其现实基础,其现实基础就是唐人的生存状态。唐人的科举求仕竞争残酷,福祸生死无以自主,婚配嫁娶重视门户,自己的处境也不能全然把控。唐人生存的现实状态极易滋生唐人的前定思想,让人不由自主地信奉前定观念。唐代定命类小说宣扬了唐人的前定观念,但它不是前定事件的记录,而是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是在前定观念指导下作者有意而为的文学创作。定命类小说作为唐代比较流行的类型小说,它提供了一种母题——“定命”母题,“预言—应验”是其固定的小说情节模式,主人公通过种种途径提前得知自己的命数,而后预言一一应验,进而证明命已前定这一说法不容质疑。定命类小说通常采取预叙手法,主人公通过占卜、相术、梦境、鬼神等途径得知预言,该预言成为故事发展的纲目,是小说情节的逻辑线索。预言内容与预言结果的首尾照应,各情节单元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小说前后具有因果关联。但这种因果关联是非逻辑的,通过相术、占卜等途径得知的预言强行与主人公的遭际产生联系,许多不合常理的情节一被放置到前定思想的框架中,就有了不容置疑的合理性,这便凸显命定思想,增强了小说内容的逻辑性和可信度,小说就将前定观念转换成为现实主义的叙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