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地形地貌、母质、时间、耕种施肥等均为影响土壤成土过程的主要因素,省域范围内,地形、地貌、母质因素是影响土壤矿质养分含量的主要因素,而耕种施肥是影响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滨海平原稻区土壤肥力演变,尤其是土壤钾库组成与演变特点等对于持续利用土壤养分资源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面积测定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养分状况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做比较,系统研究冀东滨海平原稻区土壤肥力演变及其与成土母质、种稻时间、施肥的关系,为水稻持续高产下科学施肥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冀东滨海平原稻区土壤肥力状况:土壤p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全钾、缓效钾、速效钾、有效锌含量分别为7.46、17.02g/kg、1.00g/kg、18.38mg/kg、22.49g/kg、1743.3mg/kg、234.60mg/kg、1.93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升高,分别增加2.13g/kg、0.14g/kg、13.20mg/kg;土壤全钾、速效钾无显著变化。土壤盐分含量为0.141%,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下降了0.12个百分点。(2)土壤养分间的关系:土壤全氮、缓效钾均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磷与土壤有机质相关关系不显著。土壤养分与土壤盐分的关系:土壤有效磷与盐分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缓效钾、速效钾、水溶性钙、水溶性镁均与土壤盐分呈极显著对数相关。(3)成土母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母质主要影响了土壤各形态钾、盐分的消长,种到时间主要影响土壤有机质、有效磷、盐分的变化。其中,随着离海岸线距离的增加,土壤母质依次为海相沉积物、泻湖沉积物、滦河三角洲冲积物,土壤有效磷呈逐渐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盐分和各形态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即:海相沉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7.98g/kg、17.72mg/kg;泻湖沉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9.00g/kg、18.28mg/kg;滦河三角洲冲积物发育的土壤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4.09g/kg、21.58mg/kg。土壤各形态钾状况:海相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全钾、缓效钾、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3.46g/kg、1671.3mg/kg、254.15mg/kg;泻湖沉积物分别为23.14g/kg、1605.1mg/kg、251.44mg/kg;滦河三角洲冲积物分别为18.74g/kg、1085.9mg/kg、173.22mg/kg。海相沉积物、泻湖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各养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4)种稻时间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随种稻时间增长而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呈增加趋势,土壤盐分呈逐渐降低趋势,速效钾和全钾无显著变化,而缓效钾呈降低趋势。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年均增加分别为0.07g/kg、0.01g/kg、0.19mg/kg;缓效钾年均减少量为20.2mg/kg,土壤盐分每10年下降0.03个百分点。(5)土壤钾库供钾潜力:海相沉积物和泻湖沉积物发育形成的土壤供钾能力均高于滦河三角洲冲积物发育形成的土壤。具体表现为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占全钾的比值均比滦河三角洲冲积物中的高,两种母质之间差异不显著,且三种母质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Q/I)关系参数表明三种母质土壤的钾离子活度比、活性钾、非专性吸附钾和专性吸附钾均表现为海相沉积物>泻湖沉积物>滦河三角洲冲积物,土壤钾位缓冲能力则表现为泻湖沉积物>海相沉积物>滦河三角洲冲积物。土壤钾素Q/I参数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土壤供应钾素的能力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综上分析,1982-2018年,冀东滨海平原稻区不同母质发育土壤肥力演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种稻时间延长而上述养分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土壤速效钾无显著变化、缓效钾呈降低趋势。土壤母质是影响滨海平原稻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各形态钾、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氮磷钾收支表观平衡状况表现为土壤氮磷处于积累状况,而土壤钾处于消耗状态,土壤缓效钾补给速效钾,使速效钾维持在一定水平;海相沉积物、泻湖沉积物发育形成的土壤供钾潜力显著高于滦河三角洲冲积物发育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