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教育期刊对教学变革的影响之研究(1901-1922)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0次 | 上传用户:luchsk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时期的教育,处于中学与西学、新学与旧学大汇合、大变革的交错点。新式学堂产生以前,教学主要是在各类官学、私塾和书院里进行。在广大民间私塾,课程内容主要是初等程度的读书和识字,教材主要是“三百千”;而在官学和书院里,所教的都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经典,讲究的是所谓义理、考据、词章之学。这些学校名目不同,教育对象也各有所别,但实际上都不过是科举的附庸;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新式学堂产生以后,特别是清末推行新政后,普通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班级授课制建立起来了,近代中小学课程体系建立起来了,教学方法彻底革新了,作为中国第一本专业教育期刊《教育世界》,是如何记录、探讨、推动这些开创性变革举措的出台和完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民主、自由、个性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不断涌现的教育期刊《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新教育》等,又在整个教学变革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产生了什么作用?它们凭借什么样的策略来推动教学变革不断往纵深方向发展?这些,就是本研究所要探究和回答的核心问题。除引言、结语外,本文共分六章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章,分析了清末教育期刊产生的历史条件,阐述了中国第一本教育期刊《教育世界》创刊的动因、由来以及罗振玉、王国维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办刊数量、主体、种类三个方面对清末民初教育期刊群的形成及态势做了一个大致扫描。第二章,集中探讨了清末民初教育期刊与教学变革的思想蕴育。教学变革的发生发展总有它的思想动因和理论指导,而且这种观念上的引领又是多种思想元素碰撞交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特点,在新旧教育理论交汇冲突、各种教育思潮风云际会的清末民初,显得尤为突出。本章主要在教育期刊助推教育理论的传播、教育思潮的勃兴、教学目的的变革等方面作出深入分析,并兼以个案研究,描述了教育期刊在教学变革的思想蕴育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第三章,集中探讨了教育期刊与现代课程制度的逐步确立。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本章从课程制度演变的视角,探讨清末民初教育期刊是如何关注、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造的,它们在现代课程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中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第四章,集中探讨了教育期刊与教科书的现代转型。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学科发展水平的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本章主要从教科书的价值选择、编撰创新、营销推介三个方面,再现清末民初教育期刊在中小学教科书的现代转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第五章,集中探讨了教育期刊与教学实验的蓬勃开展。教学实验的渐次展开,是清末民初时期一道独特的文化教育景观。教学实验既探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推陈出新,又促进了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近代教育期刊以其独到的观察视角和独特的传播平台,深度介入了分团教学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教学实验的起步、推广以及成果运用的每一个阶段,成为各种教学实验在中国试行的舆论先声和推进加速器。第六章,在前文基础上,尝试对教育期刊在教学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采取的策略进行提炼概括,并试图对其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作出比较客观和理性的评判。
其他文献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五章就"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有明确表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建设等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针对建筑施工噪声环境污染的特点,提出了施工噪声
<正> 人就是人的世界,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哲学的彻底性在于抓住世界的根本。哲学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的无限关怀。哲学的发展存在于人的发展中。正是在这
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从总体上认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是文化价值观的宏观视角;对各种具体的文化现象作出利害、善恶、美
<正>伤口换药是外科技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伤口愈合的快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换药是外科的一项基本技术,要根据每例患者的伤口情况、性质、全身状况进行严格的无菌技术
指出了大众休闲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在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统筹城乡等理念指引下,综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康体效益和休闲于一体的绿道旅游正逐渐改变
<正>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陆建一个适合直销企业的物流体系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安利却做到了。在斥巨资打造的安利中国物
目的了解创伤性脾破裂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超声漏诊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创伤性脾破裂的超声表现。结果根据脾破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分为三类:真性脾破裂、包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