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性问题是本世纪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十多年来国内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看待和评价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性问题。总体上讲,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对于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在研究和讨论中,也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倾向和偏差。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特别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一些人片面夸大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性,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指责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唯物论和机械决定论,提出要用形形色色的现代西方哲学“修改”或“补充”马克思主义。另一些人则过分夸大“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否认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并把这说成是马克思的思想。这两种倾向在国内学术界也有反映。有的同志把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似乎它可以脱离客观实际和客观条件无限制地发挥,乃至可以创造、消灭或改变社会规律,甚至有的人还提出了“主体性实践哲学”,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吃饭哲学”、“机械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预成论”。同时,也有些同志对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重视不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机械论倾向。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无论是西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还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无论是国内过分强调主体性的人还是存在机械论倾向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不正确的理解,似乎历史唯物主义只承认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不承认或不重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和歪曲。事实上,历史必然性和人的主体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在理论上科学解决了的问题,它们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是内在统一的。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这方面思想的回顾和阐发,澄清一些人的误解和模糊认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和深化尽一点微薄之力。 全文分三章,加上引言和结束语,共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在分析人与历史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历史必然性与人的主体性问题是历史发展的斯芬克斯之谜。接着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以前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及其得失。从总体上讲,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人类对历史必然性与人的主体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古代人崇拜超自然必然性——文艺复兴至法国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高扬人的主体性——德国古典哲学家则试图将二者统一起来。这一过程表明,历史必然性与人的主体性是同一历史发展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片面夸大其中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都不可能圆满解释历史发展。德国古典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看到了二者的统一并试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但由于它们的前提和出发点不正确,没有找到二者统一的真实基础,因此不可能真正揭示二者的内在联系,正确解答历史发展之谜。只有马克思恩格斯才第一次正确揭示了历史必然性和人的主体性及其关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