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先秦文献正文中“有显性标记”的同义词训释。笔者将“训诂式正文”研究和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结合,试图从“训诂式正文”这个侧面发现其对同义词及同义词训释研究的有价值的启示。进而探讨同义词训释产生的原因;同义词训释的形式、内容、方式方面的特点;同义词训释在词义训释占重要地位的原因;时人对词义和词义训释的认识;这些认识的现代意义以及“训诂式正文”对《尔雅》等训诂专著形成和训释方式的采用的重大影响。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论题的提出和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这些问题。第二部分是对先秦文献“训诂式正文”中同义词训释形式的研究。论文在说明研究语料的选择与分段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在先秦阶段文献正文中涉及同义词训释的所有的有显性标记的形式,包括一些“术语”和几种判断句式,并试图理清这些形式发展演变的线索,形式的使用特点,形式与内容的对应、选择关系以及《尔雅》等训诂专著对之的扬弃。第三部分是对先秦文献“训诂式正文”中同义词训释方式和内容侧重点的研究。抓住同义词的特点,以声训、义训、形训三种主要的训释方式为切入点,从“识同”和“辨异”、旁证材料三大方面对材料进行了分析和整理,着重看其“同”和“异”表现的不同方面,进行同义词训释时所选择的角度、侧重点和方式,力图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比如主训词的选择特点、训释方式与训释内容的关系、不同词类同义词的训释特点等,并能对此时的同义词使用状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给现在的同义词及同义词训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第四部分阐述先秦文献“训诂式正文”中同义词训释研究所提供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意义,包括研究工作给训诂学、词义学、古汉语同义词辨析理论、同义词训释本身、字词典编纂、汉语同义词的具体辨析实践、同义词研究与反义词研究诸方面带来的启示。结论在对研究内容总结的基础上,简单阐述了“正名”说对同义词训释的影响以及时人对同义词和同义词训释的一些零碎的认识,以及这些认识对词义训释实践的影响,同时论述我国出现的第一部词典为同义词典的原因以及后世字词典训释多采用同义相训的原因。研究内容从先秦阶段最早的传世文献始,以先秦末年最早的训诂专著——《尔雅》出现终,力图较完整的整理和总结此阶段的“训诂式正文”,勾勒此阶段的同义词存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古人对词义和词义训释的认识重吸取营养,服务于更深入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