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对新型超硬材料强度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471151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愈来愈苛刻的要求。在材料的诸多性能指标中,硬度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超硬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已被广泛应用到国防、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地质勘探以及其它尖端科学领域。超硬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质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金刚石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物质,但是在2009年2月底,上海交通大学孙弘教授等发现可由人工合成的纤锌矿型氮化硼(Wurtzite Structure BoronNitride,简称W-BN)和朗斯代尔石(Lonsdaleite)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这两种物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都属于六角晶系;其抗压力来自于有弹性的原子价键,在受压力时有些键会转向成90度。  本文研究了在纤锌矿结构氮化硼体系中掺杂C、N、Si、O等元素对材料强度的影响。研究中计及了硬度实验中压头下的双向压力(垂直和切向压力)对其硬度的影响,尤其是垂直压力的影响。正是这个正向的压力加强了连接切变面的弱原子键,极大地增强了切变强度。外加压力时,在比较小的外力下,应变不是很明显,只是一个小角度的倾斜,但是当外力达到一定值后强度随之下降,但在外力继续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在应力和掺杂的双重诱导下,结构出现了大的转变——化学键发生了反转,强度发生急剧增加。
其他文献
在液晶显示领域中,为了设计出理想的液晶显示器件,对液晶分子排列情况以及光学性质进行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光波导技术,作为一种借助于光在薄层中的传播理论和多层光学结构理
自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汀·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在实验上首次获得石墨烯以来,它以优异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迅速成为近
以番茄“白果强风”为试材,研究比较了玻璃日光温室自然光及LED光照下光合作用效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以分析LED灯光对番茄生长和生理特性
经过去年数量与规模的稳步增长,ETF今年继续坚持在风格多样化道路上。截至4月15日,国内目前有24只ETF正常运作,1只ETF进入募集状态。跟踪标的从早期的成分指数一路扩充至现在的主题指数、风格指数,指数的编制也从之前的交易所指数演变成客户定制指数。  在普通投资者心中,ETF的高风险一向是它的标志,而其产品的纷繁复杂与业绩的“冰火两重天”也让投资者无所适从。  笔者认为,ETF高组合透明度以及风
Ca_3Co_4O_(9+δ) (CCO)材料是一种在新能源领域广泛应用的陶瓷材料,具有二维失配层结构。研究发现其具有较高电导率、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将其应用拓展到SOFC (Solid Oxide Fuel Cell,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SOFC和超级电容器是清洁高效的能量转换、存储装置。SOFC能够实现化石燃料的无燃烧利用,超级电容器能够极大扩展传统电容器容量,实现快速、大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