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是志愿服务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规范高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保障志愿服务参与主体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当前,两岸高校均开展了以社会大学生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且逐步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建立起了一套促进高校大学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规范体系。但随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和范围进一步的拓展,志愿服务的复杂性日趋提升,原有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弊端日趋显露,而符合发展变化的、相对完善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正呼之欲出。事实上,由于大陆高校志愿服务的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迅速,而台湾地区则起步较早、积累了一系列相关的经验和教训。故通过比较分析两岸高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方面的共性与个性特征,找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的发展规律及现实问题,对于完善大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将主要围绕四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通过文献梳理和矛盾分析,从社会力量、非政府性与非营利性组织的第三部门角度出发,围绕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殊性,论证建立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须性,为两岸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支撑。第二部分: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从历史渊源、构成体系、组织运行和服务参与等宏观层面考察两岸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的共性特征,总结出两岸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共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具有借鉴价值的先进经验。第三部分:在宏观层面的共性比较基础上,从社区文化制度、培训学习制度、权益保障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等具体的微观层面把握两岸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的差异化特征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第四部分:结合两岸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分析,以学习和吸收其有益的经验教训、避免盲目移植或以自我中心为主要目的,提出突出育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取向、开设专门的志愿服务学习课程、健全志愿服务的相关法律规范和完善志愿服务的考核评估机制等建议,以期为大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具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