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是以肝脏损害为主要病变的一种传染病,容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1/10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多数临床表现正常、无症状,其中大约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2006年的调查显示,全国1-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抗-HBs阳性率为50.09%,其中山东省分别为3.39%和24.26%。疫情资料表明,聊城市属乙肝高发地区,2007、2008年全市乙肝发病率分别为68.12/10万和68.35/10万,居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第一位,其中约85%的病例发生在15-55岁年龄组。接种乙肝疫苗是全球公认的防制乙肝的最有效的措施。为全面做好聊城市乙型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聊城市自2009年7月起全面启动阻断乙肝行动项目——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目的了解聊城市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乙肝的流行状况,实施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以及探讨聊城市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入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情况、身高、体重、患病情况、乙肝疫苗免疫史、乙肝病毒感染史、乙肝病毒感染家族史、慢性病史、抽烟史、饮酒史等。进行标本采集、运输、处理和检测;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主要结果“阻断乙肝行动项目”开展前后分别调查2526、2491人。HBsAg阳性数为73人,阳性率为2.89%,最小4岁,最大66岁,主要集中在15-55岁年龄组,占83.56%。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与HBsAg阳性者长期共同生活、收入、输血史、有偿献血史等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与HBsAg阳性者长期共同生活、收入、有偿献血史三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阻断乙肝行动项目”开展前后总人群抗-HBs阳性率、男性抗-HBs阳性率、女性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展后比开展前各年龄组抗-HBs阳性率、不同职业人群、不同经济收入人群抗-HBs阳性率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开展前,各年龄组人群中以0-14岁年龄组抗-HBs阳性率最高(56.85%),60岁以上年龄组抗-HBs阳性率最低(34.38%),不同年龄组抗-HBs检测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中农民抗-HBs上升率最高(173.28%)。不同经济收入中以家庭年经济总收入3000以下人群上升率最高(13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sAg、抗一HBs检测均为阴性的849人。849名人员中,抗-HBs阳转数为670(78.92%)人。高唐县、莘县、东阿县3个接种点免疫成功率分别为100%、84.04%、62.25%。3个接种点免疫后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后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各年龄组人群中以26-35岁年龄组最高(83.08%),46-55岁和56岁以上年龄组最低(41.70%),不同年龄组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成功率男性78.88%,女性78.95%,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建议根据结果与讨论,提出以下结论与建议:1、与HBsAg呈阳性者长期共同生活、曾有偿献血、收入较低(年收入3000元以下)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2、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实施后,人群血清抗-HBs阳性率在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收入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不同职业人群中,以农民的抗-HBs阳性率上升率最高;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以家庭年经济总收入3000元以下人群上升率最高。3、在普通成人中推广接种乙肝疫苗,不但可以提高整个人群的平均寿命和生命质量,而且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4、应当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开展乙肝相关知识和乙肝疫苗接种的相关健康教育工作,使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对降低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提高我国的人口健康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