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北地区在战国时期属魏国的河内地区,这里多次为古代战场,战争必将导致文化的碰撞,并最终反映到墓葬制度上来。本文通过对豫北地区战国墓的综合研究,结合文献资料,以期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进程有所揭示。本文主要分四大章,第一章主要是对豫北地区战国墓的概况和研究现状进行概述。豫北地区主要是指当时魏国的河内部分地区,今新乡、安阳一带,年代为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知伯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之间;并对豫北地区公布的战国墓做了统计,共计两百多座;第三节对有关战国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第四节简单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战国时期,豫北地区的政治、军事地位较为重要,墓葬材料的相关研究对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考古学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是豫北地区战国墓的类型学分析,分别对墓葬和随葬品进行考古类型学的分析,并对这一地区的墓葬进行了分组和分期,共分为战国早、中、晚三期,每期又分成早、晚两段。第三章主要是文化因素的分析,首先是对整个豫北地区战国墓所反映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又与周围地区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整个豫北地区是由各种不同文化因素,通过战争、政治变迁等活动相互渗透和影响而形成的复杂的文化面貌,具备了周邻文化的特点,最终与周边地区趋于统一。第四章主要是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对固围村三座大墓的墓主人身份进行了猜测和论证,固围村大墓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认为很有可能是魏惠王及其夫人的陵墓;另外,还对随葬青铜器上的纹饰图案进行了分析,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通过豫北地区战国墓的分期和文化因素分析,结合几次较为重要的战争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伊阙之战”和“长平之战”以及魏惠王迁都大梁,赵国迁都邯郸等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历史进程等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长平之战”后,各地区的墓葬虽然仍具有多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已呈现了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