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升到54.77%,城镇人口总量超过农村人口,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农民进城购房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而这种经济行为所带来的巨大金融需求在促进了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因此,各地政府及房地产商纷纷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农民进城购房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出农民进城购房的意图,以及影响农民进城购房意愿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购房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以为实证分析做参考。首先进行了相关概念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即现行户籍制度下仍持有农业户口的群体。然后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推拉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有限理性理论。通过以上工作,奠定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本文在系统的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农民进城购房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研究假设。然后,本文利用河北省定州市214份问卷调查资料,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于农民进城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找出了影响农民进城购房行为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知道,近四成的农民表示在未来5年内有进城购房的可能,农民进城购房的趋势已经显示出来,农民进城购房表现为刚性需求,目的主要是为了子女将来考虑,而出于经济情况、就业以及子女教育等多方面原因,农民多选择在家庭所在县城购房。通过农民进城购房行为Logit模型分析可以知道,对农民进城购房的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成本对比、经济条件、面子问题、房价预期。其次为非农就业人口占比、农村住宅满意度、大专以上学历人口,个人特征中的第一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特征中的户均年龄、未婚男性人数、进城读书人数对农民进城购房的意愿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农民是否进城买房主要是从整个家庭状况出发,而不是家庭中某一个人所做的决定。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保护农民利益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即坚持农民自主自愿为主、政策引导为辅的方针;谨慎实行“双置换”的进城购房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在家庭所在县城购房;对在城镇有稳定工作或实际资产达到一定金额的农民提供优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