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及镁合金塑性变形特征及性能的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及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等诸多优点,是电子器件、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行业最具发展潜力的材料,许多制品需要进行塑性压力变形加工,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镁合金构件均为铸件,难以满足工业工程对其形状尺寸及力学性能的要求。镁及其合金由于自身的结构及凝固特点,极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出现裂纹等缺陷,制品质量往往很不稳定。本论文基于镁及其合金结构特点,采用连续变断面挤压变形方法(CVCE),系统地研究了纯镁及其镁合金不同凝固条件、变形条件对变形后组织的演变特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态纯镁主要由许多等轴大晶粒组成,晶粒非常粗大,尺寸平均约为600μm左右,部分晶界夹杂有较少量的小晶粒,小晶粒尺寸在200μm左右,微观金相组织没有表现出纤维状不均匀组织结构。不同压力条件下得到的纯镁凝固试样会一定程度地影响CVCE变形道次及组织演变,离心凝固时中间位置取得的试样由于晶粒较小,杂质相对较少,塑性变形能力最好,最多可进行13道次的变形。不同离心压力条件下的镁合金凝固组织特点较纯镁更为明显。随着离心压力的增大,镁合金晶粒显著细化,杂质含量减少,并且β相形貌也有明显改变,由粗大的长条状变为弥散点状,且随着压力的增加第二相含量有所减少。AZ81镁合金具有纤维状分层不均匀组织,晶粒大小参差不齐,部分晶粒沿挤压方向严重长大拉长。在挤压过程中,镁棒晶粒取向择优分布,大部分晶体基面平行于挤压方向,挤压纯镁和AZ81镁合金均为强基面织构。在变形过程中,试样在挤压杆接触处区域开裂,此处为试样薄弱区,受到的剪切应力值最大;原始样变形断裂时裂纹主要在疏松缩孔处形成,试样经过离心加压凝固后,组织内的疏松缩孔被消除,致密性提高,裂纹最终在断续分布的第二相上萌生,并且裂纹两边显微组织存在较大差异性。连续变断面挤压变形因为受力等因素,存在不均匀变形组织,但随着变形道次的增多,晶粒不断被细化,初次挤压时的不均匀变形被消除,最终变成非常细小的等轴晶组织,晶界上的第二相和杂质也均匀的分布在晶界。铸态镁合金变形过程主要以孪晶为主,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AZ81镁合金中含铝量较多,原始试样内部晶界上分布着大量硬且脆的第二相组织β-Mg17A112,在挤压变形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进而萌生裂纹,使材料发生断裂失效,塑性变形能力相对AZ31和纯镁较差。但铸态AZ81镁合金经过6道次CVCE变形后,晶粒明显细化,力学性能提升明显。
其他文献
氧化物体系上转换发光材料因为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发光性能,在生物医学成像,防伪识别以及温度传感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氧化物体系上转换发光材料主要通过固相
分布式数通设备仿真系统主要用于模拟现场的组网情况,实现模拟单台设备内部报文的转发过程和多台设备之间报文的转发流程。该系统主要基于Linux操作系统进行开发,涉及C语言与
塔河油田托普台区块为碳酸盐缝洞型油藏,埋深超过5000m,地层温度130℃,油藏压力40-70MPa,目前采出程度为5.5%。由于油藏能量不足,年自然递减达到了 22%,能量下降快是导致递减
在金属的铸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缺陷,如偏析、疏松、裂纹、缩孔等。其中偏析是铸造过程中最主要的缺陷之一,尤其是宏观偏析,其在后续的处理工艺中很难溶解消除,这种不可逆的
透明电极在显示器、太阳能电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柔性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透明电极材料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因自身脆性无法满足柔
本文结合变分方法和罚函数的方法研究了一类带紧支集位势的分数阶磁Schrodinger方程:ε2s(-△)sA/εu+V(x)u=|u|p-2u,X∈RN,其中ε>0是一个参数,s ∈(0,1),N≥3,2+2s/(N-2s)
双金属协同催化是利用两个或多个金属中心协同作用促进催化转化,是生物催化体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外部刺激调控催化剂分子内两个活性位点的相对位置,可在分子水平上调控分子
水凝胶具有类似细胞外基质(ECM)的结构和性质,在组织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冻干支架可以实现对缺损部位的暂时替代和力学支撑,但植入后会在体内环境中再次溶胀,这种冻干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全球范围内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迅速增长,导致气候环境极其不稳定,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不断发展,
聚合物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汽车、电子电器、包装、航空航天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然而,这些材料在遇火或过热后会迅速燃烧起来,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火灾,这就极大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