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已经是制约我国农林类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就业人员实际工资水平增长了近7倍,尤其是1998年至2009年期间,实际工资水平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二位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的就业市场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非农工资水平的持续上涨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非农行业,流向城市以寻求更高的收入,因此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劳动力总数在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供给也不断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劳动力作为传统农业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其成本的提高必然会对传统农业的生产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及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构建了劳动力成本影响林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分析框架,并对林业种植结构调整(也就是产品替代)建立了综合的分析思路,然后引入相关解释变量,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而进一步地理解影响林业种植结构的因素,并梳理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林业种植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对现有理论形成补充因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并采取从理论到实证进而到对策的技术路线,来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各省市林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通过采用比较优势理论,刘易斯拐点及其推论,诱致性变迁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本观点,来寻求本文理论支撑。同时根据这些理论及相关劳动力成本上升与林业种植结构调整之间的理论关系来分析各省区劳动力成本即从事林业种植劳动力的工资变化,判断林业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这一事实,分析各地区林业种植结构的基本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劳动力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林业种植结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运用计量方法实证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林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并探析影响种植结构调整的其他因素。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用材林的种植面积没有显著性的影响。用材林的生长周期较长,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会进行采伐,所需要投入劳动力的周期较长,在一段时间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用材林的种植面积没有显著性的影响。(2)劳动力成本与经济林的种植面积的变化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各区域经济林的种植面积变化具有显著负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林的种植面积会不断减小,经济林的种植面积的变化,不仅受到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农林业政策、劳动力数量、化肥投入量等因素的影响。(3)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经济林种植面积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在我国各区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经济林的种植面积影响是不同的,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影响最大的是南方林区和其他林区的一些省份,其次是西南林区,最后是东北林区,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大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发展省力化的经济林种植模式;(2)实现用材林的专业化种植,增加用材林的种植面积;(3)实现林业种植的区域化;(4)加强财政支林的比重,增加农户的补贴制度;(5)重注林业技术的研发,加大林业创新力度;(6)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林业种植的自然灾害;(7)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和加强林业生产实用技术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