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属于自然灾害中破坏性最大的一类。我国的部分地区位于较为活跃的地震带,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地震灾害破坏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损毁交通运输设施,给这些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应急管理协调在地震救援中不仅肩负着人员疏散和交通系统保障的任务,而且也在地震救灾物资发放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因此,应急管理协调机制作为地震灾害救援的生命线,在地震灾害救援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可有力提升地震灾害救援效率。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地震发生在城市往往会带来更为严重的人身伤害及次生灾害。我国每年各类死亡案件中,80%以上的损失是由于救援应急管理协调工作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对地震灾害救援应急管理协调进行研究并完善,是减少灾害带来损失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然而,当前学术界针对地震灾害救援应急管理协调研究还不够系统,未形成较健全的研究体系。因此,如何在地震灾害救援中提升应急管理协调工作水平,使救援应急管理协调工作顺利实施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应用相关理论并结合具体案例,对我国地震灾害救援应急管理协调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从体制与机制层面探讨灾害救援应急管理协调中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论文首先对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在地震灾害救援应用进行了分析,着重从地震救援管理主体响应机制、救援人员和物资调配机制、救援过程管理协调机制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以上分析,为地震灾害救援应急管理协调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文章从“5.12”汶川大地震、“4.14”玉树地震、“4.20”芦山地震出发,分析得出从2008年到2014年间,我国地震救援协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也分析得出地震救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指挥体系尚可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调度尚待更加有效、现场管理尚待更加规范、社会参与机制尚要更加合理等。论文最后提出几点完善地震灾害救援应急管理协调机制的建议:创新重特大灾害应对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救援参与主体的协作机制、改进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机制、完善应急管理协调信息发布机制。通过以上分析,为持续提高我国地震灾害救援应急管理协调能力带来参考依据,推动地震灾害救援应急管理协调深入研究与决策优化,为今后地震灾害救援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