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发现,其中之一是唯物史观。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构建中,社会形态理论是当中的重点内容。“社会形态”是历史观和社会观的重要概念之一,是马克思用来把握人类社会的重要角度。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对应着相应的社会形态。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演进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和寻求社会利益关系内在矛盾的历史起源、演进过程和解决方案,为人类的解放探索道路。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的划分及其意义,学界一直争议不断。马克思对待历史主张辩证的历史决定论,即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用多种方式和不同角度对人类历史进行划分,从而力争达到对人类历史沿革的全面认识。马克思社会形态论最有代表性的是“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他们分别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的角度和人的主体性程度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对社会形态进行的划分。然而,这两个划分方式各有优势与适用范围:“五形态论”是被接受程度最广泛的划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非常明确,但在有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超越了一个或几个社会形态而跨越式地向前发展,或者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社会形态性质不够典型;“三形态论”从人的主体性程度即人的自由发展程度对人类社会形态进行的划分,从而突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但划分过于笼统,历史分期的界限并不明显。因此本文试图从“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整合的角度来探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同时突出人的历史主体地位,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为归宿,使“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发挥各自优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历史有其深邃的独到的眼光,他们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们指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同时指出:人的需要“即他的本性”,人的需要是支配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因。进一步说,人的需要首先具有客观性,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产生并且丰富的;同时,人的需要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具有主观性。因此,人的需要可以看做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成为探讨人类历史的重要参考,成为整合“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的理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