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佛教建筑艺术特征及其传承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wo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地处闽南台湾文化圈内,其建筑深受海洋文化和中原官式建筑的影响,特点异常鲜明,具体体现在传统建筑中,就是屋脊多以夸张上翘形似燕尾的燕尾脊为主,墙体下部多用花岗岩条石垒砌,上部则用红砖,木构架常以穿斗式和抬梁式相结合,装饰则大量使用拼砖、石雕、木雕、交趾陶、灰塑等形式,造型华丽夸张,色彩缤纷夺目,艺术效果很高。而厦门地区的佛教建筑作为宗教建筑也相应的结合了这些形式特点并融合佛教教义形成了自身的佛教建筑艺术特点。本文正是通过分析研究厦门地区佛教建筑环境景观特征、造型装饰特征及其色彩特征来说明其中的特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在第二部分中结合佛教在厦门地区的发展以及厦门本地建筑特色来简要说明厦门佛教建筑的主要特点。在第三部分中通过对厦门佛教建筑的景观环境及整体布局和建筑的屋顶特征、建造材料、装饰工艺及建筑色彩等细节来说明厦门佛教建筑的具体艺术特点,并通过香山岩寺来进行实例分析。第四部分则是探讨了厦门佛教建筑的保护与修复。
其他文献
在城市扩张和社会日益繁荣的今天,地下商业街的发展已经成为判别城市发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寒地城市哈尔滨,地下商业街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避寒、交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同
城镇街道环境对居民来说,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将以作者生活过的地方——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镇西门街道改善为例,立足于景观设计和行为学的角度,着
目前的创意产业充斥着商业的气息,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忽视利用本土最原始最珍贵的特色来发展改造。这种急功近利的改造方式同时将一些最富有感情的元素给抛弃了。本文借鉴现有
学位
民族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民族生活、文化发展和艺术创造力提升的历史。在当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现代艺术教育理念,通过对不同历史
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象派音乐是连接浪漫派音乐与20世纪现代派音乐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西方音乐史上一段不可替代的转变时期,印象派作曲家们反对统治法国多年的德奥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