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在美投资面临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华为公司投资经历为视角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0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企业在近年来兴起的并购热潮中,多次对美国企业展开并购交易,但有不少交易限于国家安全审查而遭遇失败。虽然这与国内企业性质、拟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式有关,但更多的问题在于企业运作的透明度,即美国监管者并未掌握足够的国内企业信息,形成了在判断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为美国监管者和立法者提供可信的、连续的和充分的企业信息将会有助于美国监管者做出合理的判断,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并购交易失败。  本文基于对美国国家安全审查机制的分析,重点介绍这一机制的运作,并具体分析华为公司在美投资并购的经历,最终结合学者研究为国内企业在美投资提出建议。  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约2万9千余字。  第一部分介绍美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发展沿革,以及现行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运行程序及特点。富士收购仙童半导体、迪拜世界港口案等案例都对这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使这一制度注重对投资者背景和拟投资企业性质的考察。而且,在经过2007年的一次大的修改之后,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呈现出介入时间灵活,覆盖范围广等特点。  第二部分以华为公司在美的几次投资并购活动作为基础,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机制的具体运作。华为公司自1997年进入美国,有多次并购交易的尝试,但多次都因为不能通过美国国家安全审查而终止交易。  第三部分结合美国国家安全审查的特点,着重对华为公司在遭遇的质疑和以及最终被建议撤回并购交易的原因进行分析。由分析可知,华为公司高管的经历、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及不透明的股权结构都是美国监管者产生质疑的来源,而信息的不对称又加深了这些质疑。  第四部分以华为公司经历所带来的启示为基础,探讨国内企业如何增强自身透明度,加强信息交流,以应对国家安全审查。国内企业投资者在美投资或并购可有多种选择,但在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下,国内企业很难避免国家安全审查。事实上,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分析,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主动申请、加强游说或在美发行证券遵循其证券交易披露规则等策略,提供可信的、连续和充分的企业和交易信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其通过国家安全审查。
其他文献
“环境——贫困”问题是指在贫困地区发生的由于经济行为引起的环境与贫困恶性循环的现象。安康市地处国家贫困连片区之一——秦巴山区,拥有八个国家级贫困县,“环境——贫困”
本文研究主题是动漫同人文化的传播,首先用"5W模式"分析动漫同人的传播机制,接着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受众接触同人的动机,之后分析动漫同人文化的"圈子"传播效应。
血液透析中心(室)是利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对因相关疾病导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场所。通过血液透析治疗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纠
2009年,中央再次擂响重拳出击的反腐战鼓,惩治了一批贪腐官员,震慑官场,大快人心。    重庆打黑窝案:“打黑局长”变身“黑老大”    风起云涌的重庆打黑,至今年8月以来,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其重拳肃清“内鬼”的治吏风暴,赋予了这场打黑以往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深度。原重庆市公安局第一副局长文强被批捕,成为了这场风暴的高潮。在重庆市公安局任职期间,文强一度是有名的“打黑英雄”,是重庆警界一名响当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