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成功的SD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并初步探讨MMP-2、MMP-9的表达情况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作用。方法:将体重约250-300g左右的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不作处理,对B、C、D组进行血栓模型建立,采用稳定的血栓形成造模方法,采取腹腔麻醉大鼠,显露下腔静脉,将左肾静脉与腹主动脉游离,在肾静脉下方部分结扎下腔静脉以及较大的属支。将1mm直径的导丝于下腔静脉旁平行放置,在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下方用3-0普通丝线将下腔静脉与导丝一起结扎,抽出导丝。在结扎线下方用蚊式钳钳夹下腔静脉一次,时间约5秒钟作用,钳夹以蚊式钳扣半齿为度。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关腹缝合。取A、B、C、D组的静脉壁及血栓标本用于病理形态学进行MMP-2、MMP-9的免疫组化观察。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血栓形成过程中下腔静脉壁内的MMP-2、MMP-9的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过程中实验组大鼠均有一定量的血栓形成。造模过程中发现1d时有明显血栓形成,3d血栓形成到达,7d为血栓形成减少。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提示:MMP-2、MMP-9的表达量在建模后1d至3d的过程中表达量明显升高,在建模7d表达量减少,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中大鼠静脉血栓模型的建立操作上比较简单,血栓形成率较高且血栓形成比较稳定,对于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为后续实验研究对照提供了可行性。MMP-2、MMP-9在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过程的不同时期成不同的趋势表达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密切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