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等是现代社会、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一个目标之一。它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全域性的问题。本文所说的平等主要是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班级范围内实现平等的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如何从平等的视角出发研究班级及其教学的问题。 本文的视角是从学生的体验入手研究班级内的平等问题,体验就是以“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所谓平等体验就是儿童在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平等的对待、或者在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平等性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的产生往往是个体对自己的生存境遇的一种反应,是对他人对待自己的行为的感知,也是对个体自身特征的一种感知结果。因为儿童对自身的认识和体验是外界环境内化的结果,因此,平等体验的生成就是要让儿童体验到平等的对待,并从这种体验中生发出行动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平等体验生成的过程就是体验平等、经历被平等对待的过程,即处在平等的生活境遇中,意味着被作为一个平等者被对待,免于被排斥、被等级化、被歧视的命运,意味着一种与他人的融合和相互促进。而体验到平等对待的结果则意味着形成儿童充分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伴随着对他人的认可和肯定,意味着能够在平等的被对待中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形成积极的平等人格。 因为体验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或者对某种情境的反思性认识,因此平等体验的生成就意味着平等对待的具体性,它往往产生于任何不可预测的过程之中,教师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生需要,才能让儿童感受到这种平等对待。 本文认为,当学生在学校和班级中被平等地对待时,就意味着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在学业上获得一定的成功,具有较好自我效能感,并能得到某种个性化的发展,在这些平等对待的基础上形成儿童的自尊。为了平等地对待儿童,教师要致力于一个学习或教学共同体的建设,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之间是一种民主而平等的关系,个体具有逻辑上的在先性;在其中他们相互认同、相互促进,资源均衡地分配,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贡献,从而使个体获得良性的发展。 为了让儿童体验到平等的被对待,教师不仅要调整自己与学生关系,而且要调整好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在其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交往者,又是为学生提供平等地位的人,他必须在自由与控制之间把握自己与学生的关系。 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平等体验,教师必须从几个方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走进他们的生命和生活。这种走进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存在,包括直接对话、与其他教师讨论、观察他人的课堂等,这些都是教师走进学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