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事权的扩大导致资金需求的增长,在财政收入有限的条件下,中国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到目前为止,地方政府性债务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它的存在对举债地甚至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然而,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借债务。地方政府只得通过多种形式变相举债,以逃避法律约束。但是,这种现状也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形式复杂,规模难以统计。如果地方政府性债务长期得不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债务风险将会积聚,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行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而且会进一步影响我国政府的总体债务水平,最终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财政安全和经济运行。
因此,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理论研究,有效界定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范围,摸清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模式,不仅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有效化解财政风险的需要,而且是理顺中央地方关系、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对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回顾和分析国内外政府债务理论,力图结合中国实际,更好地界定地方政府性债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及效应,并结合国际经验,力图为地方政府是否可以发债、如何处理旧债、如何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控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第1章为导论,介绍选题的背景与现实意义,阐释文章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并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范围界定与分类研究,回顾中外政府债务理论的发展。
第2章从地方政府履职、地方政府支出、财税体制改革、社会经济变革、国民经济发展等理论角度分析了发行地方政府债务的客观必然性和风险因素,以期从理论视角阐述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经济社会效应与过度举债的风险。
第3章阐述了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归纳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并多角度多侧面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和现实效应。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主要包括财政体制原因、经济转轨原因和行政管理原因。而这些债务对于财政、经济和社会都具有双重效应。另外,本章结合当前实际,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仍面临法律障碍明显、权责不明晰、债券评级困难、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因素限制。
第4章介绍了其他国家地方政府性债务状况,重点分析了美国、日本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运行管理、风险控制、危机化解等情况,通过对两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相关制度的比较,探索有助于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益启示。通过对美国市政债券管理状况的考察可以发现,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弥补初始资金需要量较大的资本性建设项目,有助于加快地方经济与公益事业的发展。但若不进行科学设计和管理,不仅可能损害资金的配置效率,而且会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而通过对同本的研究可以看出,清晰的事权与财权划分是分级财政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赋予地方举债权的基础。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应先建立中央与地方权责明确的财政体制,这是准予地方举债的必要前提与重要保障。同时,应当构建严密的地方债务管理制度,强化中央与地方财政的联系和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指导。
第5章依据上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状况、成因、效应的分析,探讨有效管理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原则与模式选择,着力解决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可以发债,如何化解旧债,怎样规范管控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问题。鉴于我国现实国情,必须首先合理安排既有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化解,相关改革应当渐进式地推进,保证地方政府性债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和体制机制变革相协调,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财政承受能力为底线。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中,应通过期限管理、规模管理、偿还管理和风险防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积极作用,有效杜绝财政危机的发生。